本文來源:毒眸
微信id:youhaoxifilm
作者:耿凌波
「國內演唱會好像全部取消了。朋友做票務的,正準備辭職。」
4月2日,上述傳言從豆瓣發酵,很快便在微博上引發了熱議。
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在第一時間就此向多方發出了求證,均被告知:目前只是有延期,並未聽說全部取消,且一般大型演唱會集中在年中、下半年,現在就判斷全年是否會取消,還為時尚早。
「演出行業與電影院、餐飲、體育一樣,都屬於人員密集型行業,如果單獨把演唱會全面取消,無論於社會還是經濟,都會造成負面影響。」
「因此我個人判斷,演唱會全部取消的概率不大。」演出行業資深從業者白建堃告訴毒眸。
實際上在不少從業者看來,復工階段的市場變數之一,可能是以海外演出為代表的劇場類演出。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5日,海外新冠確診病例超97萬。
包括美國紐約、英國西區、義大利在內的幾個久負盛名的演出市場,均已被迫停擺,而老牌兒娛樂品牌太陽馬戲團更是不斷傳出壞消息。
▲太陽馬戲的帳篷
「受到票房、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大型演唱會中海外內容占比很少;LiveHouse會有一些國外中小樂隊演出,但票房規模也不大,真正涉及到大量海外項目的是劇場演出。」
有資深從業者判斷,海外演出市場的波折,最有可能給國內劇場演出,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
《2018年中國音樂劇市場發展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音樂劇的票房增速達到92.8%,其中引進劇目票房占比高達63.2%。
不少從業者都認為,未來隨著國內演出市場進一步成熟,與海外合作日趨緊密,引進劇目在中國市場的空間也將越來越大。
▲圖片來源:道略演藝產業研究院
因而雖然現階段海外演出市場生存環境惡劣,但考慮到國內演出市場已經處在復甦前夜,「休息不休戲」正在成為許多演出商的常態。
這是否意味著,期間雙方有可能打一個「時間差」,在中國上演一場海外老牌兒演出品牌的「淘金熱」?
海外線下演出受重創
有著36年歷史的老牌兒現場娛樂品牌——太陽馬戲,正在遭遇一系列變故。
今年年初,太陽馬戲相繼停掉了在中國和全球的巡回演出;3月19日,太陽馬戲創始人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太陽馬戲已經裁員4679人,相當於全部員工的95%。
而就在上周,路透社方面又披露,太陽馬戲團母公司、太陽馬戲娛樂集團正在面臨現金緊缺的困窘及約9億美元的債務,其信用評級被不斷下調,違約風險極高,目前正在研究債務重組方案,其中包括可能的破產申請。
毒眸了解到,太陽馬戲製作、人工成本高昂。
官網資料顯示,僅演出業務領域,太陽馬戲就雇傭了來自約55個國家的1300多位藝人,每場演出有50到100位藝人參與。
要知道,人工成本恰恰是疫情期間,最大也是最不能省的支出之一。
▲太陽馬戲演出現場
除此之外,太陽馬戲對門票收入的依賴程度也非常高,且盈利結構單一。
此前有外國媒體曾測算,太陽馬戲團至少有80%的收入來自票房。將雞蛋全部放進一個籃子當中,毫無疑問會增加公司的風險。
在海外疫情愈發嚴重的今天,太陽馬戲並非是唯一受到影響的劇場演出項目。
在位於太陽馬戲總部蒙特婁只有500多公里的紐約,是目前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也是劇場演出的另一大重災區。
當地時間3月12日,美國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宣布,百老匯所有劇院關閉一個月,直到4月12日解禁。
據悉,這當中包括41家劇院、31部話劇,還有一系列音樂劇演出。
▲圖片來源:Broadway.com 拍攝者:Emilio Madrid
有媒體評價,這樣的一次停擺「無疑是相當艱難的決定」。
要知道,百老匯作為美國戲劇家園每年能為紐約GDP貢獻十分之一。
而《好萊塢報導》方面也預測,此次將對百老匯造成超過1億美元的票房損失。正如傳奇音樂劇演員Patti LuPone所言:「百老匯亮起的燈光是紐約這個城市的心跳。」
根據相關媒體報導,最近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布最新疫情防控情況,建議未來8周在全美範圍內實施「禁止50人以上的活動」。
對此百老匯聯盟方面也正在商量回應:是否有必要將劇場關閉時間延長到8周。考慮到紐約確診人數已突破10萬,實際的復工日期或許還會被不斷延後。
而紐約在演出方面的另一張名片——愛樂樂團,同樣支撐艱難,不僅樂季剩餘所有音樂會排期都將取消,員工待遇也出現了整體縮水的情況:
今年4月1日-30日,員工薪水將按照最低薪資規模支付;5月1日-30日,則按照最低薪資規模的75%支付。
有媒體統計,截止目前,愛樂樂團預計因疫情直接導致的經營虧損將達到約1000萬美元。
作為全球最成功的藝人現場演出代理機構之一,位於美國西海岸的Paradigm的境況可以用慘烈來形容。
3月20日,Paradigm首席執行官於洛杉磯總部宣布,因為疫情爆發對現場娛樂行業造成的沉重打擊,公司將裁撤對100多名員工。
但公司同時也表示,裁員只是暫時性動作,一旦疫情過去,失業員工將有機會重新申請職位。
大洋彼岸的另一端,歐洲的演出經濟亦被肆虐的病毒折磨的苦不堪言。
義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也是歐洲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
3月8日,義大利政府頒布封鎖禁令:禁止千人以上集會。
根據《第一財經》報導,禁令一出,包括義大利最大的歌劇院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在內,有14家音樂機構宣布取消演出至4月3日。
當時就有相關機構評估,現場演出市場將直接損失1050萬歐元,行業供應鏈也面臨著2000萬歐元的損失。
但這些還只是開始,隨著義大利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突破11萬大關,義大利總理孔特在4月1日宣布,全國範圍內「封城」結束時間將由此前的4月3日推遲至4月13日。
這意味著,很快各大劇院也將應聲取消對應時間段的演出,而義大利演出市場繼續蒙受損失似乎也已經板上釘釘。
隨著義大利戲劇演出停擺,歐洲另一個戲劇重鎮——英國倫敦西區也逐漸陷入危機。
▲曾經繁華的英國西區
3月16日,倫敦劇院協會(SOLT)正式發布聲明,關閉所有倫敦劇院協會和英國劇院成員的演出場所。
在英國音樂經紀人論壇(MMF)和藝術家聯盟(FAC)發布一項調查中顯示,疫情危機已致使音樂行業損失超過5000萬英鎊、2100多個演出取消、活動延誤。
除此之外,歐洲其他國家現在也紛紛采取了管制措施,取消參與人數超過一定限度的演藝活動。
同時大部分的歐洲國家也正在考慮或者實施劇院的關閉,譬如奧地利、德國、捷克、西班牙等國的劇院們紛紛停業,這也意味著,3月份在歐洲開始的2020-2021演出季,其線下演出目前已差不多全線中止。
大型演出活動受限的情況下,很多人沒能撐過這個冬天。
中國演出市場會率先復甦?
然而就在海外演出市場進入寒冬的同時,國內的演出商則正在積極為復甦開展準備工作。
雖然和電影行業一樣,3月28日前後,多地的線下演出工作也被叫停,但是從業者普遍相信,中國演出市場復甦一定會早於海外。
「這是毋庸置疑的,疫情先結束的地方肯定會先開業。」某演出行業資深從業者告訴毒眸。
據供職於國內某現場音樂品牌的薄荷透露,他所在的中、小型演出市場已經在悄悄蓄力:「原本近期會有一場演出要開,但『暫停復工』的通知下來之後,我們就改成了線上直播。」
儘管如此,薄荷對不久之後恢復營業這件事依然有信心,相關的復工準備也已經做在了前面。
「我們聘請了專業的消毒公司,對整個場地進行了全面消毒,同時趕在文化審批單位復工第一時間,進行了一批演出的報批。」薄荷告訴毒眸。
劇場演出方面,可控制的空間則更大一些,「劇目都是現成的,內容大家也都非常熟悉,心情上甚至都渴望盡快復工,目前只需要一聲令下,就可以迅速投入市場。」
一家劇場演出項目負責人告訴毒眸,儘管在無法正常營業的當下,員工大多也都沒閒著。
「一方面我們在積極探索線上,另一方面也在開發新的劇目」。
用他的話來說,「這正好是打磨劇本的好時機」。
這樣看來,大型演唱會恢復起來或許是最具難度的,「一方面對氣候有較高要求,大家都在室外,肯定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熱;另一方面,涉及人口數量比較多,需要公安、文化等行政部門的審批。」小方在一家演出經紀公司工作,他認為當下大型演唱會很難有明顯的動作。
「但大家也沒有放棄,處在厲兵秣馬的狀態,並不像網上流傳的那樣。」
3月初期,一位資深從業者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比照非典的情況來看,感染情況至少到7月才能完全消除,起碼8月中旬-9月初大型演出才有望恢復客流。
但在一部分接受毒眸採訪的從業者看來,「按照國內疫情控制情況和行業準備情況來看,很有可能提前具備復工條件」。
屆時,最早有所動作的可能會是大型場館或劇院。
資深演出行業觀察者白建堃告訴毒眸:「通常情況下,有關部門會先選擇最沒有風險的方案,而大型的場館、劇院都是國企居多,操作起來更為方便可控,因此可能會帶頭營業。」
但和電影市場一樣,演出行業在復工初期同樣可能都會面臨「內容供給」的問題。
「復工營業之初,大家或許對人群密集型場所比較恐懼,這時候可能會以公益場演出為先,引導大家重新走進劇場。」一些演出方向毒眸透露,電影行業有片方讓利影院的公益片單,而劇場演出方也讓利觀眾的演出計劃。
此前一位劇場演出業務主管人員在接受毒眸採訪時就表示,公司會率先用公益場來恢復觀眾信心、慰問醫護人員。
但正如毒眸在《電影院真的做好了復工準備嗎?》
一文中提到的那樣,真正能夠提振電影市場的還是「大片」,而真正刺激演出市場恢復也需要「大劇目」。
一方面,市場可以寄希望於開心麻花、德雲社這樣的大廠牌,以及《如夢之夢》《德齡與慈禧》這樣的經典劇目;另一方面,也為引進項目提供了機會。
海外內容在中國市場的前景,其實早已有跡可循。
《X綺幻之境》就是太陽馬戲專門為中國市場打造的演出劇目,如今在海外演出屢屢碰壁的時候,它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的發文卻已經流露出復甦的信號:
「目前疫情在中國得到了有效控制,位於中國杭州的駐場演出太陽馬戲《X綺幻之境》正在準備重新開演,同時我們也正積極探索下一部國內巡演劇目的機會。」
▲《X綺幻之境》海報
這並不是一個偶然,因為其實在此之前,太陽馬戲就在國內頗具觀眾緣了。
相關內容不僅先後登上春晚舞台、「貓晚」舞台,還和中國資本綁定得很密切——復星作為其股東之一,就曾將太陽馬戲經典劇目《C秀》引入其旗下文旅項目三亞·亞特蘭蒂斯海豚灣劇場。
對於太陽馬戲的未來,復星國際執行董事、聯席首席執行官徐曉亮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便表示:「疫情之下,各級政府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包括像加拿大政府也有一些措施。我們還是比較看好它的未來,對它有信心。」
而太陽馬戲方面,也在此前接受採訪時曾表態,有意向將內容創作工作完全搬到中國來做。
此外,據相關機構預測,2019年總體經濟規模達到538億元,2023年有望增長至652億元左右。
《2018年中國音樂劇市場發展報告》顯示,自2017年開始,中國音樂劇市場呈現出一派上升勢頭。
2018年國外原版引進作品數量較往年有明顯增加,觀眾人次、巡演場次、社會影響力等也都有顯著提升。
▲圖片來源:道略演藝產業研究院
因此不僅僅是太陽馬戲,隨著中國演出市場的不斷發展,包括音樂劇、戲劇在內的劇場演出受眾不斷擴大,引入項目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而在這當中,原版引進音樂劇占據整個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大半江山,有專家預測,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百老匯、法語、德奧小語種音樂劇被引入國內。
而在談及中國市場成為很多海外演出內容的救世主時,許多資深從業人員都認為,一旦行業復甦,下半年檔期必然擁擠,競爭將空前激烈。
再加上中國演出市場的規模還相對有限,因此能在此時躋身中國市場的海外內容,也一定不簡單。
「有可能是在全球都有觀眾基礎的大IP,比如《悲慘世界》這樣的原版音樂劇,海外巡演擱淺之後,或許會主動轉投中國。」
「也有可能是一些巨頭公司,在做產業布局,購入的內容是其中一環,背後包含著更大的文旅構想,所以有實力也有理由去砸錢做這樣的投資。」有演出方告訴毒眸。
參考文獻:
1.《百老匯歇業一個月 全球演出大規模停擺》 第一財經,吳丹
2.《百老匯和西區都停業了,全球劇場正集體憂思》 唄殼,JunQi
3.《怎麽辦?已復工的暫停營業|直擊疫情》 音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