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地球知識局
微信id:diqiuzhishiju
作者:那日蘇
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陸地面積第三大的省級行政區,118.3萬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積相當於3個日本。
由於內蒙古的地域範圍由東北向西南延伸,在地圖上呈現為一個狹長的形狀,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最窄處約300公里。
▼從呼倫貝爾到呼和浩特, 比京滬還要遠…
這樣獨特的版圖形狀容易讓人得出一個結論,即內蒙古一定具備一條貫通東西的交通要道。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內蒙古區內不僅沒有縱貫東西的鐵路,甚至到目前為止位於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還沒有一條高速公路可以不經過外省直達首府呼和浩特。
這是為什麼呢?
內蒙古很大,相當於11個浙江,但內部聯繫卻遠比浙江要稀鬆得多▼
複雜的內蒙古
內蒙古主體由一連串巨大的高原組成,整體上西南高而東北低,賀蘭山、陰山、大興安嶺是其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地形雖起伏不大,但由於季風從東至西的快速減弱,內蒙古內部呈現出與其巨大跨度想匹配的複雜地貌和生境。
其乾旱的西部與相對濕潤的東部有著巨大反差,黃河流過的河套地區被眾多沙漠與沙地包圍,大興安嶺則使內蒙古東部的水系與東北地區緊密相連(遼河、松花江、黑龍江流域)。
▼森林、草原、綠洲、沙漠,能涵蓋的內蒙古都涵蓋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內蒙古的內部差異同樣反映在人與社會層面,這里不止一個中心,也不止一條邊界。
內蒙古的十二個盟市,除錫林郭勒盟兼有東西特點之外,可以大略分為東西兩個分區。
東部區一般指的是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這四個盟市,稱為東四盟。
東四盟的民俗、飲食、傳統民居等都與東北三省相近,漢語方言口音為東北官話。
▼東四盟與東北官話大致分佈(內蒙古東部漢族居民點/聚居區集中連片,圖上部分覆蓋了大部分蒙東人口,東北官話的實際占比很高)
而西部區則包括烏蘭察佈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阿拉善盟、巴彥淖爾盟和烏海市七個盟市。
西部盟市的人口多來自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餘年走西口的漢民,漢語方言為晉語,民俗特徵有典型的晉陜風格。
▼內蒙古西部盟市晉語大致分佈
在不同特徵劃分的不同群體的背後,是差異顯著的生存條件,內蒙古東部區位於我國季風氣候和大陸性氣候分界線上,大興安嶺縱貫於其間,氣候相對濕潤,但極寒冷。
▼大興安嶺雖然有相當範圍在400mm等降水線以東,但北部的呼倫貝爾地區實在是太冷了,有降水但無氣溫,有氣溫但缺降水,難
大興安嶺及以東地區多是林區風貌,以落葉松、雲杉等針葉林為主,全年平均氣溫-5.3℃的中國冷極根河就位於呼倫貝爾市的大興安嶺林區;以西部則是草原景觀,地形平緩,水草豐美,河流縱橫。
▼呼倫貝爾-額爾古納濕地(圖片來自:王家駿 / 圖蟲創意)
中國最大的草原呼倫貝爾草原就位於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以西,面積為1126.67萬公頃,大概相當於一個浙江省。
而包含大興安嶺地區的呼倫貝爾市則有26萬平方公里,約為江蘇和山東兩省面積之和。
▼這里的農業條件不算好,但地多人少,仿佛內蒙的北大倉(呼倫貝爾市附近,根河沿岸)(圖片來自:google map)
內蒙古西部則大部分位於非季風區,降水較東部稀少,南部的鄂爾多斯高原有著與黃土高原類似的千溝萬壑的地貌特徵,作物以莜麥、蕎麥為主。
▼鄂爾多斯高原至少在季風區的邊緣乾旱最嚴重的在阿拉善盟,如此巨大的阿拉善盟,常住人口其實只有23W
雖然從鄂爾多斯向西、向北,分佈著眾多沙漠和沙地。
但黃河在此處繞了一個大彎,使得內蒙古的前套、後套加上寧夏的西套,組成了中國西北重要的巨型綠洲。
這里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也成為今日內蒙古的政治和經濟重心。
▼沙漠遍佈西內蒙古(底圖© 2008-2019 Chelys srl)
內蒙古數千公里的跨度讓自治區內東西兩不相忘,而地形的複雜多樣無疑加深了道路的建設難度,不管是高速公路還是鐵路,要穿越崇山峻嶺、大江大河、茫茫雪原和無邊沙漠都對設計施工乃至道路養護提出了艱巨的要求。
▼適合飆車,不適合修路(圖片來自:google map)
缺少經濟需求
內蒙古自治區絕大部分都位於中國的胡煥庸線以西,廣袤無垠的土地上僅有約2500萬人口。
這在中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之中排名倒數,十二個盟市之中人口最多的赤峰市轄區也只有約434萬人,而首府呼和浩特市轄區只有約287萬人。
▼人口兩大重心,河套地區以及西遼河流域。其中,赤峰和通遼的一二名位置穩如磐石…
人口本就稀少的內蒙古,即使成功建設一條東西交通的通道,使用率也未必會達到預期,這是因為內蒙古自治區對於東西交通的需求並不大。
內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市有別於其他省區的「省城」模式,對區內其他地方的影響力十分有限。
▼不可不品嚐(呼和浩特-德順源大燒麥… 圖片@新月)
首先說內蒙古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市。該市東南有大興安嶺林區,西南則憑借界河哈拉哈河與蒙古國相望,北接人煙稀少的俄羅斯遠東地區,地理上相對隔絕,就連原住蒙古族的方言都是獨特的巴爾虎-佈里亞特方言。
▼這里還有一個重要的對俄羅斯陸上口岸-滿洲里口岸,這里的經濟發展也與中俄貿易息息相關(圖片@杔格)
呼倫貝爾市內部的區縣如海拉爾、滿洲里、紮蘭屯都是近代隨東清鐵路建設而發展起來的,對呼倫貝爾地區吸引力最強的大城市就是東清鐵路的橫縱樞紐哈爾濱市。
且呼倫貝爾市與首府呼和浩特市都並列為三線城市,因此首府在此地的影響力式微,該地人口向首府呼和浩特流動量並不大。
▼東北鐵路興建始於俄國滲透中國東北的時代。呼倫貝爾作為俄國進入中國的關鍵一環,很早就融入發達的東北鐵路網,與哈爾濱的聯繫顯然要比呼和浩特親密得多
東部除呼倫貝爾市以外的赤峰、通遼、興安盟和錫林郭勒盟稱為內蒙古東南部地區,在內蒙古自治區內屬於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位於西遼河流域,氣候濕潤又沒有東北部那樣寒冷,土壤肥沃,比較適合農牧業發展。
▼這里的農業條件相比內蒙古西部確實要好得多,但其實西遼河南岸不遠就是科爾沁沙地。孝莊太后來此,怕是找不到科爾沁大草原了(圖片來自:google map)
內蒙古東南部地區有很大一部分地域前身為東北關外四省的熱河省,1955年7月30日撤銷熱河省,轄區分別規劃於河北、遼寧和內蒙古自治區,時至今日,該地區在經濟上依然與遼寧聯繫密切。
從地理上來看,內蒙古東南部更臨近北京、瀋陽,因虹吸效應天然有向東南發展的趨勢,赤峰居民甚至有本地上班、遼寧買房的現象。
▼赤峰、通遼所屬的西遼河平原其實是遼河流域的一部分,這里與遼寧西部、河北北部曾經同屬於熱河省(圖片來自:NASA)
而內蒙古經濟的中心在於呼包鄂,這里也是內蒙古自治區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鄂爾多斯一度憑借「羊煤土氣」(羊絨、煤炭、稀土、天然氣)登頂中國人均GDP榜首。
始建於1954年的包頭鋼鐵集團,讓一座322平方公里的巨大城市拔地而起,也被《紐約客》雜誌稱為「中國最虛假繁榮的城市」。
以乳制品和原油加工為支柱的呼和浩特市,正在西部開發的腳步中崛起。
這三座西部城市組成的三角地帶,就是內蒙古發展的基本盤。
▼著名的白雲鄂博礦區也在這里,行政上屬包頭市(白雲鄂博鐵礦,圖片@新月)
問題在於首府對於地方資源的吸引力僅局限於中西部地區,也許將來呼包鄂經濟區進一步發展會擴大呼和浩特的影響力,但目前來看並沒有這個趨勢。
▼由此可見,內蒙古的三大組成部分,其最主要的經濟聯繫均面向外省,各部分之間相互的經濟聯繫反而相對較弱
2019年內蒙古的GDP總量排名全國第20名,人均第八,這本是個不錯的成績。
但其經濟結構單一,依賴於對外輸出礦產資源,經濟對外依賴首先體現在道路交通上,優先向東部輸送資源是其主要建設思路。
▼當然,運礦產不一定是內蒙古自產,蒙古國產經過內蒙古的也很多(二連浩特-中蒙邊境附近,圖片@新月)
三鐵一公
由此可見,無論是從經濟收益還是看地理上的自然條件,建設一條橫貫內蒙古自治區東西生命線都不是那麼合適。
不過長遠來看,內蒙古自治區內聯八省外接俄蒙,土地廣袤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很大,連接內蒙古東西部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
▼把路修得好好的,對隔壁的蒙古國人民或許也會有不小的吸引力(圖片來自:kaikups / Shutterstock.com)
那麼為什麼至今內蒙古的省內交通仍然不連貫呢?
首先鐵路上,除了經濟需求之外,內蒙古的東西部鐵路管轄權分屬三家鐵路局。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鐵路是東北鐵路網丁字形架構的主線之一,屬哈爾濱鐵路局(現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呼倫貝爾地區的鐵路支線規劃建設權也歸哈爾濱鐵路局。
內蒙古東南部包括興安盟、赤峰、通遼的鐵路,基本全部線路都歸於瀋陽鐵路局管轄,僅集寧到通遼的集通線一線屬於呼和浩特鐵路局。
而呼和浩特鐵路局的管轄範圍,就是以通遼市為起點的內蒙古中西部地區。
▼這個劃分倒是非常符合內蒙各部分的主要交通方向(下圖並非三大鐵路局實際管理區,僅作示意)
分散的鐵路管轄權,使得內蒙古的鐵路規劃建設思路從來不以聯繫自治區區內交通為核心。
公路方面,相比鐵路管理建設權分散的情況,統一歸於自治區公路局管轄,因此內蒙古公路網可以相互連通,細密如網。
但國道與高速公里的建設與鐵路建設思路相近,服務於內蒙古的外向型經濟,方便煤炭、稀土等資源向外輸出。
▼而且內蒙還有世界上最長的沙漠高速公路-G7
如果一個來自滿洲里的學生要到首府上學的話,火車需要先經過黑龍江齊齊哈爾、吉林白城、內蒙古通遼市最終輾轉到呼和浩特,時間長達近34小時。
而如果一個來自阿拉善額濟納旗的學生如果考上內蒙古最高學府內大在滿洲里的分校,那麼他要坐火車的時長則為49個小時。
▼從滿洲里去呼和浩特,不知要跨幾次省…
不過隨著交通運輸部發布了到2030年的高速公路網規劃發佈,這一歷史級難題得到了初步回應。
在規劃的線路中,呼倫貝爾市阿榮旗至呼和浩特一線的建設,或將終結內蒙古自治區東西無高速公路相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