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金錯刀
微信id:ijincuodao
作者:張一弛
在中國有數百萬外賣騎手,他們的生活正因為疫情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
最近,美國《時代周刊》發佈了抗疫群像,外賣小哥高治曉,成為登上這個世界範圍內最有影響力新聞雜誌之一的封面的華人面孔。
這期《時代周刊》的標題叫「When The World Stops」,翻譯過來就是「世界靜止之時」。
——當世界靜止時,中國的外賣小哥穿梭在城市之中,送菜、送藥、送餐、送日用品,甚至幫忙遛狗,成為了疫情城市中的擺渡人。
事實上,美團方面的數據顯示,從1月20日到3月30日,兩個多月的時間里,美團平台上新註冊且已有收入的新增騎手已經超過了45萬人。
三天前,美團發佈了2019年財報,2019年也被稱為美團「成立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2019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長49.5%達975億元,全年總交易金額同比增長32.3%至6821億元,平台年度交易用戶達4.5億,並第一次實現了全年盈利。
餐飲外賣業務貢獻巨大:全年交易筆數同比增加36.4%達87億筆,交易金額同比增長38.9%至3927億元,整體交易額占比達到57.6%。
但同時,美團財報還披露,因為疫情帶來的下行壓力,美團官方預估2020年一季度業績或出現虧損。
兇猛的疫情,會擋住美團前進的腳步嗎?
關於美團的預虧,背後有三個真相。
真相一:傭金占比下降5%,但美團依舊堅持返傭
兩個半月前,疫情來襲時,線下消費場景幾乎被全面切斷:餐館休市、零售實體店無奈閉門,客流量驟減…
於是,疫情之下,外賣成為了餐飲企業的最好抓手,商家呼籲外賣平台降低傭金,緩解線下餐飲企業壓力的聲音越來越多。
但冰冷疫情下,其實平台的壓力也不小。
財報顯示,美團的傭金占比在繼續下降:2019年傭金占收入百分比是67.2%,上一年度這個數字是72.1%。
美團官方預估2020年一季度業績或出現虧損,且未來幾個季度的經營業績亦會受到不利影響。
雖然傭金占比2019年在下滑,美團從三月起依然啟動了「春風行動」,明確了給予優勢商家全國傭金返還計劃。
具體來說,就是針對這次疫情期間受挫嚴重的商家幫助其復工復產,加速消費回暖的一個行動——比如對全國範圍內優質餐飲外賣商戶,按不低於3%-5%的比例將外賣傭金直接打入商戶的美團帳戶。
此外,美團外賣計劃每月投入約4億元,推出復工「流量紅包」,針對原主要依靠堂食、需要開拓線上渠道的新上線商戶,均可享受到7-14天的「新商戶扶持流量」。
要知道,餓了麼此時的做法是直接減傭,美團卻頂著一季度虧損以及接下來幾個季度業績下滑的巨大壓力,在傭金占比下降時堅持採取的是返傭、流量紅包與補貼等幫扶措施,雖然是實打實讓利,但看上去似乎有些吃力不討好。
美團打的什麼算盤?
實際上,減免傭金,通過價格刺激,在短期內的效果可見,但明顯是飲鴆止渴,一旦價格刺激停止,商戶減免下來的錢不一定會再投入到線上運營中,如此一來沒有實現開源,商家和平台將很難做大規模。
而跟國外外賣平台普遍超過30%的傭金比例來說,中國外賣行業傭金比例一直是比較低的,如果要維持平台健康發展,降傭顯然不能持續。
而返傭側重的是帶動外賣增長,外賣平台幫著商家一起 「扛事兒」。
或者說的更直接一點,對商家來說,在跟疫情較勁兒的特殊時期,有更多單量遠比低傭金更重要。
與簡單的傭金減免相比,幫助商家開源,導入更多的流量,更有長期價值。
還有一點是,對不願意深耕外賣的商家而言,返傭政策就是告訴商家與疫情僵持不下絕非正解,促使商家靠攏線上,對於餐飲業,外賣平台,消費者,這肯定是個多贏的局面。
減傭的動作做出後,很多美好的事情就發生了。
平時我們經常排隊超過一小時的外婆家,在一整個春節期間,至少損失了幾億元的流水。
但借助美團外賣返傭、全城送等一系列舉措,外婆家門店創下了單門店單日產值10000以上的業績。
在流量、返傭以及貸款等層面給予商戶支持的基礎上,美團外賣還與受益商家共同組成「春風夥伴聯盟」。
包括木屋燒烤、大鴨梨、京味齋等數十萬商家成為首批聯盟商家,在美團外賣的多維度扶持下,首批聯盟商家平均營業額增幅超過80%。
此外,為更好地滿足疫情期間餐飲商家開展外賣服務的需求,美團外賣推出「商家上線綠色通道」,全面提升店鋪審核效率,與餐飲商家共渡難關,僅需5步就能開通,最快3小時之內就能完成資質審核,當日即可營業。
美團鼓勵商家先開源再節流,將在線平台將訂單量做起來,這樣的復蘇才有意義。
真相二:399萬外賣小哥賺走超80%傭金
除了一手扶持商戶,為了助力復工復產投入了更多的資金保障,是預虧的另一個原因。
美團外賣還有一個數據——2019年全年,僅騎手費用一項,美團外賣總計支出就超400億元,而2019年全年美團外賣傭金收入為496億元。
外賣平台的傭金主要包含技術服務費、平台使用費(兩項共占20%)和配送服務費(80%),大多數情況下,用戶支付給騎手的配送費無法覆蓋實際配送成本。
平台每抽取100元傭金,就有80元用來支付騎手工資;若由商家選擇自己配送,傭金比例會降到5%左右。
但只要疫情期間經常點外賣的人就知道,配送費並沒有漲價,刀哥還時常會遇到免配送費或者配送費只要2、3塊錢的情況,這中間的差價,就需要美團用傭金去補上,最終配送費成了傭金的支出大頭。
美團財報顯示,2019年一共有399萬騎手從美團獲得收入,他們一共配送了87億筆訂單,美團騎手成本也達到了410.41億元。
也就是說,美團外賣平台傭金收入的83%都用在了騎手工資上。
美團發佈的《2019年外賣騎手就業扶貧報告》顯示,2019年在美團平台就業的外賣騎手共有398.7萬人,其中25.7萬人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這些騎手中已有25.3萬人實現脫貧,脫貧比例高達98.4%。
這就解釋了「外賣騎手」這個新興職業,為什麼這兩年頻頻被提到:今年3月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佈的16個新職業中,「網約配送員」的工作範圍就包含了「外賣騎手」。
守護好疫情中的生命線,這個曾經廝殺最為慘烈的行業,火藥味漸漸變淡了,人情味更濃了。
真相三:敢於犧牲短期利益,是長期主義的勝利
在自身短期虧損的情況下,美團外賣敢率先另辟蹊徑,得益於兩個關鍵詞:
一是美團無論做什麼,都沒有偏離「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這句話,疫情期間也是如此。
美團在1月26日,就第一個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隨後迅速推廣全國。
2月12日,美團外賣在「無接觸配送」基礎上升級推出「無接觸安心送」:
在騎手和用戶協商餐品放置指定位置、避免面對面接觸的無接觸配送基礎上,以商家端和配送端的「電子卡 實體卡」形式,展現廚師、打包員、騎手的健康情況及餐箱消毒情況等安全防護信息。
這項服務的意義在於,它做到了食品安全信息全程可視化、可追溯。
美團外賣在「無接觸配送「的基礎上,與各地政府部門先行先試,在全國分批投放1000台外賣智能取餐櫃,解決著人們的吃飯問題。
第二,則能看出美團對長期主義的堅持。
2019年二季度美團第一次盈利後王興就曾明確,「長期這個詞是關鍵,我想重申我們的重點是實現長期的增長而不是盈利。」
對商家、消費者和平台一樣,疫情都沒有「早知道「,但美團作為大平台,決定放棄眼前的盈利,將核心精力放在生態的長遠發展上,進行業務佈局和投入,表明了與商家、用戶站在一起,一同抗疫的決心。
結語:
疫情之下,所有的一切都是不確定性的。
用數字和利潤去衡量「商業價值」是比較容易,「社會價值」卻不容易計算,更多的是付出,考驗的是一家企業的包容與胸懷,不易衡量,但可以用心感受。
外賣平台不僅僅看重送餐的數量級,也更看重質量,重視社會價值,哪家企業能夠帶動行業解決特殊時期下的困難和壓力,才有機會實現更大的價值。
讓社會價值成為紐帶,讓他們實現良性互動:讓用戶生活更加便捷、外賣小哥更有尊嚴、生態環境更加美好。
當一家以外賣為主的公司去傳遞社會價值時,它的虧損就是有意義的、它就是值得被尊重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