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瑞幸咖啡因此醜聞盤前暴跌超過80%,開盤後熔斷,之後恢復交易,約跌70%。
這樁醜聞,驗證了此前流行的「黑瑞幸」風潮(包括2020年1月底的渾水大爆料),所有的冷嘲熱諷不看好,八九不離十。
瑞幸咖啡在美國上市,網民認為這是「割美國韭菜」。
於是互聯網大V半佛仙人發於2019年5月的爆文再度走紅,該文戲謔地將瑞幸譽為中國民族企業(因為去割老美的韭菜)。
[irp posts=”82441″ name=”瑞幸咖啡才是真正的牛逼民族企業”]
2019年5月在美上市,為史上最快IPO紀錄:開張到上市僅19個月。
[irp posts=”81594″ name=”瑞幸咖啡在美國上市了,市值42億美元,全球最快IPO紀錄,發表「瑞幸咖啡宣言」”]
本文來源:中國基金報
微信id:chinafundnews
記者:泰勒、李迪
沒有一絲絲準備,在美股上市,用美國投資者的錢來補貼國內消費者的民族之光——瑞幸咖啡,就這麽崩了。。。所有人都看呆了。
偽造交易22億!瑞幸咖啡盤前跌超80%,開盤後直接熔斷
北京時間4月2日晚間,美股開盤前,瑞幸咖啡在美國證監會官網掛出了一份文件,然後盤前股價就崩了。
知道大家看英文比較費勁,基金君特意轉換稱中文給大家看。。。
瑞幸咖啡發的這份文件顯示,他們做了一份內部調查,然後發現,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建以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從事了不當行為。其中包括捏造某些交易。
瑞幸目前已經解雇了劉健以及涉嫌不當行為的此類雇員,也中止了涉及虛假交易的合同跟交易,公司將采取所有適當措施,包括針對不當行為個人的法律訴訟。
公司稱,內部調查顯示,從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虛假交易相關的總銷售金額約為人民幣22億元。在此期間,某些成本和費用也因虛假交易而大幅膨脹。
上述數字未經特別委員會,其顧問或公司獨立審計師的獨立驗證,並可能隨著內部調查的進行而改變。公司正在評估不當行為對其財務報表的整體財務影響。
也因為如此,瑞幸咖啡稱,投資者不要相信公司之前發的財務報表了,公司稱,調查正在進行中,公司將繼續評估其先前發布的財務狀況和其他可能的調整。
如此自曝家醜,還是這麽大的金額22個億,股價自然要崩盤。
要知道,22億對瑞幸咖啡是什麼概念?2019前三季度,瑞幸咖啡的凈收入為29.29億,與去年同期的3.75億相比,同比增長680%。
再來看看盤面。開盤前,公司股價就已經跌了80%,開盤後沒幾分鐘,瑞幸咖啡股價就熔斷了。
簡單算一下,直接蒸發了370多億人民幣。
遭渾水做空,面臨多家律所集體訴訟
今年1月31日,渾水稱收到了一份關於瑞幸咖啡的匿名報告,渾水認為這份長達89頁的報告內容屬實,並在官方推特上發布了這份做空報告。
該做空報告認為,瑞幸咖啡從2019年第三季度開始捏造財務和運營數據,誇大門店的每日訂單量、每筆訂單包含的商品數、每件商品的凈售價,從而營造出單店盈利的假象。
同時,瑞幸還通過誇大廣告支出,虛報除咖啡外其他商品的占比來掩蓋單店虧損的事實。
該研報發布後,當日,瑞幸咖啡股價盤中跌超26%,但隨後回升,收盤跌收10.7%。
2月3日,瑞幸否認了做空報告中的所有指控,並回應稱報告毫無依據,論證方式存在缺陷,屬於惡意指控。當日,瑞幸股價盤中最高反彈7%。
第二天,瑞幸咖啡收盤大漲15.6%,抹平做空以來的所有跌幅。
緊接著,一份名為《塵光研究關於瑞幸咖啡重大財務數據造假和業務數據造假的研究報告》,於 2 月 5 日曝出,直指瑞幸咖啡的財務數據造假。
據悉,塵光研究核心投研成員有 10 年以上的從業時間,具有歐美工作經歷,來自世界Top50 以及北清復交等知名學府,主要覆蓋消費、科技等領域。
塵光研究曾表示,由於瑞幸咖啡巧妙地利用了美股Jobs Act的漏洞,在季報中對財務及業務數據披露非常的籠統,對財報中很多關鍵性的明細科目不進行披露,因而掩飾瑞幸咖啡數據的紕漏,也極大的增加了所有投資人研讀財報發現問題的難度。
美國相關法律關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規定十分嚴格,信息披露不實的公司甚至會涉嫌證券欺詐。
在渾水報告出爐後不到半個月,瑞幸咖啡也因涉嫌作出虛假和誤導性陳述而被控告。
美國東部時間2 月 13 日,瑞幸咖啡及其兩名高管在美國紐約南區聯邦法院被投資者代表提起集體訴訟,訴訟理由是瑞幸咖啡去年第三季度以來所披露的財務和經營信息存在重大不實,要求法院判令瑞幸咖啡及相關高管賠償上述被代表的全部投資者因信息不實遭受的損失,該訴訟已在紐約南區地方法院立案。
日前,美國多家律師事務所發布聲明,提醒投資者,有關瑞幸咖啡的集體訴訟即將到最後提交期限;其中包括加州的GPM律所、 Schall律所,紐約州的Gross律所、Faruqi律所、Rosen律所和Pomerantz律所等知名律所。
上述律所也鼓勵投資者與律所聯繫,多家律所稱,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31日間購買過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資者如果試圖追回損失,可以與律所聯繫。
網友都驚呆了
瘋狂擴張導致虧損嚴重,商業模式遭質疑
據東興證券研報數據,「從營業收入來看,2018 年我國的咖啡店市場規模約為 271 億元,整體行業集中度高,CR5 市占率近 75%。」
在我國連鎖咖啡市場行業集中度極高的背景下,瑞幸為占領市場采取「大額補貼 瘋狂開店」的燒錢擴張戰略有一定道理。
2018年末,瑞幸門店數為2000左右,而在2019年末已經提升到了4292家,門店數量已經超過擁有4292家門店的星巴克。
但瘋狂擴張的後遺症是單店盈利能力不足,最新財報數據顯示,瑞幸2019年前第三季度虧損5.32億元。
瑞幸燒錢擴張的模式也受到了部分金融業業內人士的質疑。
在瑞幸咖啡上市的第二個交易日,前對沖基金經理、CNBC股評人Jim Cramer便表示他絕不會碰瑞幸。
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表示,瑞幸咖啡本質上是一個傳統的咖啡/飲料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其運營咖啡店的傳統能力,期待瑞幸早日證明自己運營能力,屆時才能判斷它的真正價值。
東興證券研報也指出,「(瑞幸)在初期大量投入以打折、優惠券等形式吸引客戶後,若不再進行價格補貼,面臨著客戶能否留存的問題。」
此前渾水做空報告說了什麼?
今年1月31日,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就曾稱收到了一份關於瑞幸咖啡的匿名報告,渾水認為報告內容屬實。
匿名人士調動了92名全職和1418名兼職人員對瑞幸門店進行實地監控,記錄了981個工作日的門店流量,覆蓋了100%的營業時間。門店選擇基於城市和位置類型分布,與瑞幸所有直營店的組合相一致。
報告認為,瑞幸咖啡從2019年第三季度開始捏造財務和運營數據,誇大門店的每日訂單量、每筆訂單包含的商品數、每件商品的凈售價,從而營造出單店盈利的假象。
又通過誇大廣告支出,虛報除咖啡外其他商品的占比來掩蓋單店虧損的事實。
瑞幸咖啡(Nasdaq:LK)(「瑞幸」或「公司」)於2019年5月上市時,便採用了一種糟糕的商業模式——通過大幅折扣和免費贈品咖啡來培育中國消費者的咖啡消費習慣。
在其完成6.45億美元IPO後,該公司從2019年Q3開始捏造財務及運營數據,已演變成了一場騙局。
該公司發布了一系列業績數據,這些數據顯示出一個戲劇性的商業拐點並使其股價在兩個多月時間裡上漲了160%以上。
毫不奇怪,它又在2020年1月再次成功籌集1.1億美元(包括二次配售)。
瑞幸確切地知道投資者在尋找什麼,怎樣將其定位成一個故事精彩的成長股,以及操縱哪些關鍵指標來最大化投資者信心。
這份報告由兩部分組成:欺詐和存在根本性缺陷的商業模式。我們分別闡述了瑞幸是如何偽造其數據的,以及為什麼它的商業模式存在固有缺陷。
第一部分:欺詐
確鑿證據1:
單個門店的每日銷售商品數量在2019年Q3和Q4分別至少被誇大了69%和88%,支撐證據為11260小時的門店流量視頻。
我們調動了92名全職和1418名兼職人員進行實地監控,記錄了981個工作日的門店流量,覆蓋了100%的營業時間。門店選擇基於城市和位置類型分布,與瑞幸所有直營店的組合相一致。
確鑿證據2:
瑞幸的「單筆訂單商品數」已從2019年第二季度的1.38降至2019年第四季度的1.14。
確鑿證據3:
我們收集了25843張顧客收據,發現瑞幸誇大了其每件商品的凈售價至少1.23元人民幣或12.3%,以人為地維持商業模式。
真實情況下,門店層面的虧損高達24.7%-28%。排除免費產品,實際的銷售價格是上市價格的46%,而不是管理層聲稱的55%。
確鑿證據4:
第三方媒體追蹤顯示,瑞幸誇大了其在2019年第三季度的廣告費用150%以上,特別是在分眾傳媒上的支出。瑞幸有可能將其誇大的廣告費用回收回去,以增加收入和門店層級的利潤。
確鑿證據5:
25843個顧客收據及其報告的增值稅數字顯示,瑞幸在2019年第三季度來自「其他產品」的收入貢獻僅為6%左右,相當於近400%的膨脹率。
危險信號1:
瑞幸的管理者已經通過股票質押兌現了其持有的49%的股票(或流通股總數的24%),令投資者面臨追繳保證金導致股價暴跌的風險。
危險信號2:
神州租車(HKEX:699 HK)(「CAR」)的既視感:瑞幸董事長陸正耀和同一批關係密切的私募股權投資者從神州中撤走16億美元,而少數股東則損失慘重。
危險信號3:
瑞幸董事長陸正耀通過收購寶沃,將1.37億元人民幣從神州優車UCAR(838006CH)轉移給其關聯方王百因。神州優車、寶沃、王百因將在未來12個月向北汽-福田汽車支付59.5億元人民幣。現在王百因擁有一家新成立的咖啡機供應商,該供應商位於瑞幸總部隔壁。
危險信號4:
瑞幸最近通過增發和可轉換債券發行籌集了8.65億美元,以發展其「無人零售」策略,這更可能是管理層從公司吸納大量現金的一種便捷方式。
危險信號5:
瑞幸的獨立董事邵孝恒是/曾是一些非常可疑的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的董事會成員,這些公司的公開投資者蒙受了巨大損失。
危險信號6:
瑞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營銷官楊飛曾因非法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8個月,彼時他是北京口碑營銷策劃有限公司(「iWOM」)的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
後來,iWOM與北京氫動益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WOM」)成為關聯方,後者現在是神州租車的子公司,並且正在與瑞幸進行關聯方交易。
第二部分:存在根本性缺陷的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缺陷1:
瑞幸提出的針對核心功能性咖啡需求的主張是錯誤的:中國的咖啡液人均攝入量為86mg/天,與其他亞洲國家相當,其中95%的攝入量來自茶葉。
中國的核心功能性咖啡需求市場規模較小並處於溫和增長趨勢。
商業模式缺陷2:
瑞幸的客戶對價格敏感度高,留存率依靠優惠的價格促銷來驅動。
瑞幸試圖降低折扣水平(即提高有效價格)並同時增加同一門店的銷售額,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商業模式缺陷3:
無法獲得利潤的有缺陷的單位經濟:瑞幸破碎的商業模式必然會崩潰。
商業模式缺陷4:
瑞幸的夢想「從咖啡開始,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太可能實現,因為它在非咖啡產品方面也缺乏核心競爭力。
它的「平台」充滿了沒有品牌忠誠度的機會主義客戶。
它的輕人工門店模式僅適用於生產已經上市十餘年的「1.0代」茶飲料,而領先的新鮮茶飲玩家在五年前就率先推出「3.0代」產品。
商業模式缺陷5:
小鹿茶於2019年9月啟動其特許經營業務,而彼時其並沒有至少兩家直營店運作滿一年。因沒有按法律要求在相關機構註冊,小鹿茶的特許經營業務面臨很高的合規風險。
投資大佬:飛上天的「豬」,還會掉下來的!
2019年8月,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接受基金報採訪時候表示,瑞幸咖啡本質上是一個傳統的咖啡/飲料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其運營咖啡店的傳統能力,期待瑞幸早日證明自己運營能力,屆時才能判斷它的真正價值。
「拿著大資本想砸出一個海底撈,你一定覺得是荒謬的。為什麼砸瑞幸就不荒謬呢?」
對於很多白領來說,經常會一邊享受著瑞幸咖啡優惠券的福利,同時想著「買一杯送一杯」的咖啡是怎麽賺錢的,靠燒錢能否燒出自己的客戶黏性和商業模式?
瑞幸咖啡到底能不能掙錢,一直困擾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有著20年投資經驗的資深大咖張維一針見血地點破了事物的本質。
「去掉各種概念的包裝,瑞幸咖啡本質上就是一個傳統的咖啡店,它能否成功取決於傳統的運營能力,而這個不是燒錢能燒出來的,需要慢慢積累。」
張維表示,「只有瑞幸在之後成功證明自己運營實體店鋪能力,才能最終兌現其估值。」
具體來說,瑞幸咖啡本質不是一個新概念的產品,就是一個傳統的咖啡店,所檢驗的技能就是開咖啡店的技能。
比如門店管理、供應鏈管理、產品開發與品控、成本控制、公司文化、員工培訓等,商業模式最後檢驗的還是傳統的運營能力。
畢竟補貼不能永遠持續,最後還是得看咖啡店的盈利能力。
在張維看來,靠錢燒的商業模式,不容易燒成功,因為它最終還得依靠傳統技能,這也是張維不看好造車新勢力的原因:「造新能源車,考驗最多的還是傳統的造車能力。」
張維表示,這個道理以海底撈為例就很清晰:海底撈是中國最大的中餐企業,去年銷售收入接近170億元,今年有人預計能超過200億元,但如果有人想靠燒錢復制一個新概念的海底撈,大家都會覺得荒謬。
「我們搞10億資金,從海底撈挖一批人,再來點互聯網基因,我們復制個海底撈,你覺得靠譜嗎?你肯定覺得不靠譜。因為商業模式並不能簡單地復制,背後檢驗的這種運營能力是非常長的時間積累出來的。」他解釋道。
但為啥拿幾十個億去復制星巴克,有人願意給出很高估值?張維認為,這主要是他們更看重概念所帶來的想象空間。
「咖啡更時尚,它有很多的概念、賣點:比如咖啡豆更優質、店面更小、別人不做外賣它做、中國咖啡消費還有很大的潛力等;再一個,短時間做成大規模,可以取得規模經濟優勢。」
「但開個餐館能取得規模經濟優勢嗎?其實很難。海底撈和星巴克都是在創立20年後,門店數量才突破100家,因為運營能力的積累是無法一蹴而就的,不能靠錢燒出個傳統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