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間對官方數據「零」有所討論,各種「我們小區..」「我的朋友..」的傳聞。
主要有三個憂慮。
第一個憂慮:無症狀感染者不列入確診。
目前中國官方對「無症狀感染者」採取「不列入確診」的立場。
即「有進行檢測」結果為陽性,但沒有症狀就不算確診。
根據國健委的說明,無症狀感染者檢測為陽性卻無症狀,表示未必真染病毒,或是病毒尚未進入細胞,即還沒有感染,「當然就不列入確診」。
以下是官方說明:
無症狀感染者有沒有傳染性?
答:無症狀感染者也可成為傳染源,具有一定的傳播風險。但是,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基於現有的數據,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由已出現症狀的患者傳播的」,因此無症狀感染者可能不是主要的傳播來源。
無症狀感染者為何不納入確診病例?
答: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定義,疑似及確診病例需具備臨床表現。
無症狀感染者因無臨床表現,需要集中隔離14天並做進一步的檢測來進行判斷。
如果無症狀感染者在隔離期間出現了症狀,則將其作為確診病例報告並公布。
無症狀感染者會發展為確診病例嗎?
答:少數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會發展為確診病例,但絕大多數會自癒。
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如何處置?
答: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無症狀感染者應集中隔離14天,隔離期滿後,原則上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陰性者(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解除隔離。隔離期間出現症狀,立即收治入院。
23日,新京報發表一段影片說明:無症狀感染者為什麼不算入確診?
以下是影片:
23日,多次揭弊報導、直指李文亮醫院傷亡慘重的財新網發文,「警惕無症狀感染者」。
23日,很帶種的財新網指出,湖北每天仍發現多例無症狀感染者,因此「還不能判斷武漢的傳播是否徹底阻斷。」
不過,23日稍晚,央視說「以武漢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
人民日報也做了這樣的海報。
第二個憂慮:復陽者不列入確診不重複上報
即患者首次確診後已經上報過了,癒後若復發為陽性,將不視為「新增」確診重複上報。
這反映在數字上。
有人擔心民眾會因此鬆懈,以為沒有新增了。
第三個憂慮:擔心地方政府瞞報
3月23日,央視主播白岩松呼籲各地不要瞞報。
早在21日晚間,對輿論敏感的環球時報胡錫進就發文呼籲,各地不可瞞報。
以下是老胡全文:
武漢新增確診病例清零了,全國本土新增病例也清零了,這是巨大成績,全國人民倍感珍惜,相信各地政府也頗有壓力:要盡最大努力避免再出新的病例。
這種壓力是好事,會讓各地繼續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要堅決堵住境外疫情的輸入、擴散。
但是,萬一有哪個地方又出了新病例怎麽辦?沒有什麼「怎麽辦」的選擇,唯一該做的就是立即如實向社會通報。
要堅決防止在任何地方守住不新增病例的壓力轉變成瞞報的動機。
一旦有那樣的事情出現,將是對官方信譽的不可承受打擊。那可比新增幾個病例糟糕多了。
中國老百姓眼裏是最揉不進沙子的,美國能夠在很長時間裡用不檢測實際隱瞞了大量疫情,在中國,那會引起輿論海嘯的。
由於有境外病例的不斷輸入(光昨天一天就輸入了41例),也由於存在治愈病人復陽的個別情況,中國重新出現少數本土病例的可能性是高度存在的。
如果說湖北或者別的哪個省重新出現個別病例或者小範圍的傳染情況,相信公眾是能夠理解、接受的,那樣的情況也不會引起輿論的嚴重騷動。
當然了,人們強烈不希望看到某個地方出現嚴重聚集性傳染,人們強烈希望新出現的病例能夠被迅速發現,患者的所有密接線索都被立即鎖定,使得疫情較大範圍的傳播不再成為可能。
人們最不能接受的是瞞報。不能不說,一些人對此是有擔心的。這種擔心會成為輿論場的心理暗示,使得任何這方面的消息不論真假都會成為焦點。
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哪怕在發生新病例時通報得稍微慢了點,甚至是正常範圍內的情況研判,拖得時間稍長了點,都可能引來「瞞報」的猜忌。
因此,老胡想特別提醒各地,一旦出現新病例,要毫不猶豫地第一時間公布出來。如果相關流行病學信息還沒有完全搞清,也不必等搞清了再通報,可以邊公布邊調查,堅決避免拖延。
老胡相信,經過這一輪的抗疫,中國的防疫體系已經更加成熟了,整個體制總體上決不會存在一旦出現新疫情對之進行瞞報的動機。
我也希望公眾對此要有信心,不要過度敏感,好像大家就豎著耳朵、睜大眼睛掃描新疫情的蛛絲馬跡一樣。
不要那麽緊張,都放鬆些,如果新出了病例,全社會都坦然面對就是了,這種坦然也應表現在信息溝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