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新周刊、網易浪潮工作室
微信id:new-weekly
作者:苗公知
從論壇時代開始,中國人就批量製造了關於東歐美女嫁不出去的都市傳說。
仿佛自己距離人生贏家只差一張前往烏克蘭的機票,只要下定決心跑路東歐,中國男人個個都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讓中國網民繪制一張歐洲的特產地圖,這張地圖上的義大利應當被意面覆蓋,而西班牙則會被塗上海鮮飯的圖案。
雖然英國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食物,但網民也能想起炸魚薯條。
不過,被問及東歐的話,網民估計覺得乏善可陳,可能只有大量未婚的火辣美女能代表東歐的特色了。
從論壇時代開始,中國網民就批量製造了關於東歐美女急需中國男人解救的都市傳說。
在這些傳說裡,出於不可知的原因,東歐什麼都產就是不產男人。
因此,盛產美女的東歐面臨著嚴重的性別比例失衡問題。
由於男人太少,大量年輕的姑娘難以找到合適的配偶,只能成為剩女。
在孤獨中,她們期待著白馬王子出現結束她們的單身生涯。
類似的傳說,再配上惹火暴露的美女圖片,傳說製造者描繪了一個讓中國男人心潮澎湃的天堂。
東歐,黃昏戀的天堂
單從性別比例來看,把東歐稱作「男人天堂」也不是全無根據,東歐國家的確存在女多男少的狀況。
由於先天原因,在缺少人為干預的情況下,男女的出生比應當是1.05:1.00,這意味著每有100個女孩出生,就有105個男嬰來到人間。
然而在東歐,男女比例失衡狀況不那麼嚴重的有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捷克和波蘭等,男女的比例也在0.95左右。
在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烏克蘭和俄羅斯,100個女性對應的男人大概只有85個左右。
▲烏克蘭美女
乍看起來,失衡的性別比例能為「男人天堂論」提供論據,然而忽略年齡段的總體性別比無法提供完整的信息。
如果將視線從總體的性別比例轉移到分年齡段的數據,「男人天堂」就消失了:東歐國家並不缺少年輕的精壯男子,只是少了些年過耄耋的老頭而已。
東歐國家女多男少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女性的自然壽命高於男性,因此高齡人群中女多男少在各國都是常態。
不過,深度卷入二戰的國家里,高年齡組別的性別結構則要更加扭曲,這一點東歐也一樣。
在法國,65歲以上人群的男女比例為0.75,德國為0.78,日本是0.77。
但東歐的高年齡組中,性別分佈遠比西歐國家扭曲。
在65歲以上的年齡段中,東歐國家男女性別比普遍在0.7以下,在俄羅斯,烏克蘭,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每一個65歲以上的老頭對應大概兩個老太太。
對老頭來說,東歐可能真的是天堂。
二戰時由於蘇聯不是日內瓦公約的簽署國,加上德國人對斯拉夫人的種族歧視,在東部戰場上,無論是對平民還是對方的軍事人員,德國軍隊都缺少在西部戰場上的克制。
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下,蘇聯最大限度地調動了自己的人力資源,盡可能地征用各族的成年男性奔赴戰場,用人海彌補與德國裝備上的差距。
▲1943年,一個烏克蘭村民坐在被德軍燒毀的房子前 / wikipedia
通過強制征兵,二戰中的蘇聯動員了3400萬左右的人力為其提供軍事服務,他們中的很多奔赴戰場後就再也沒能回到故鄉。
相比西歐和太平洋戰場,二戰的東歐吞噬了更多的生命。
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在二戰中只失去了1%左右的人口,德國也只失去了總人口的8%。
然而,二戰抹去了波蘭人口的17%,俄羅斯人口的12.7%,烏克蘭人口的16.3%。
白俄羅斯在二戰中則失去了25%以上的人口。
包括平民在內,整個蘇聯在二戰中共失去了2600萬到2700萬人口,其中2000萬左右是男性。
雖然通過消耗生命,蘇聯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但和平歲月中,東歐男人需要面對另一個殺手:酒精。
▲俄羅斯的派對上肯定少不了酒 / Flickr
蘇聯人的酒精消費量自二戰結束後迅速增加。
從1940年到1980年,蘇聯的人口增長了25%,但是酒精的消費量卻增加了600%。
一個1980年的蘇聯家庭會將月食品開支的25%-50%花在酒上。
這一時期,每個蘇聯人平均一年能喝下11.2升的純酒精。
在蘇聯,酗酒成為了僅次於心臟病和癌症的第三大殺手。
除了短時間攝入大量酒精引發的猝死之外,酗酒還引發了各類慢性病,並推高了蘇聯的自殺率。
這些與酒精相關的死亡更多地影響了男性。
在前蘇聯,女性平均能比男性多活13歲。
蘇聯解體沒有改變戰鬥民族嗜酒如命的傳統,酒精幫助俄羅斯人度過了經濟社會劇變的陣痛,幫助俄羅斯政府維持穩定。
今天,在酒精的作用下,前蘇聯地區的男女預期壽命差距仍然居於世界前列。
根據WHO 2015年的調查數據,在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等東歐國家,男女預期壽命相差接近10歲。
戰鬥民族俄羅斯男人更是短命:他們的預期壽命只有64.7歲,比俄羅斯女人低11.7歲。
▲一個俄羅斯普通老太太 / Flickr
若你是想和二戰遺孀來一場黃昏戀,東歐國家可能的確配得上「天堂」的美譽。
不過,對於目標群體並非60歲以上的女性的中國網民來說,東歐國家難當這一美名。
「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那麼真實的東歐到底是什麼樣的?
根據CIA Factbook 2016年的數據,單看15-24歲年齡段的性別比,所有的東歐國家都是男多女少,其男女比例維持在1.05左右。
2010年的數據與2016年幾乎沒有差異。
這意味著在21-30歲的年齡段,東歐的男女比例基本保持著平衡。
東歐並沒有大量待嫁的火辣年輕姑娘等著中國男人迎娶。
單看結婚率,羅馬尼亞和波蘭是歐盟27個成員國中,結婚率排名第四和第五的國家,20歲以上人群的結婚率高達62.4%和61.1%,北歐國家瑞典,結婚率僅有43.9%。
即便是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拉脫維亞,女性比男性高了近8%,但根據聯歐盟公佈的婚姻數據,這兒的女性結婚率達到了28.3%,與法國女性的結婚率30.8%可以說是相差無幾了。
更重要的是,東歐的年輕姑娘們早已對外國男人沒有興趣。
根據2009年Superjob.ru的調查,55歲以下的俄羅斯女人中,有四分之一表示想要一個外國丈夫;而當年齡段切換到45-55歲,就只有9%的女人對外國老公感興趣了;對於25歲的年輕俄羅斯姑娘們來說,只有6%的人想要一段跨國婚姻。
根據Giampaolo Lanzieri對於1990-2010年間的歐洲跨國婚姻調查,東歐國家的跨國婚姻與歐洲其他地區比起來普遍更少。
2010年,挪威地區的跨國婚姻率為1.3%,而捷克卻連0.2%都不到。
然而,故事永遠比數據更加深得人心。
▲梅愛偲在微博曬出的和妻子合照 / 微博
承德普通家庭出生的梅愛偲高考失利後留學烏克蘭,不但通過經商取得了事業成功,還迎娶了18歲的烏克蘭美麗嬌妻。
從2013年開始,梅愛偲開始在網上連載記錄自己的幸福生活,並大量曝光自己妻子的性感照片。
這一故事被許多媒體安上了「中國高考學渣逆襲娶18歲烏克蘭女神」「梅愛偲妻子性感生活照大曝光,中國宅男紛紛決定組團留學烏克蘭」的標題,強化了東歐「男人天堂」的刻板印象。
於是,在中國網民的眼里,自己距離人生贏家只差一張前往烏克蘭的機票。
似乎只要下定決心跑路東歐,個個都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即便你能買的起機票,但中國人要娶東歐女人的價格也十分不菲。
在中國,專門為烏克蘭女人與中國男人牽線搭橋的網站上,參加一次團體相親活動的入場費就高達6.5萬元。
能拿出這樣一大筆費用參加一次相親的中國人,恐怕已經不用擔心自己能不能買得起二環內的房子了吧。
沒錢沒顏還想要美女環繞?
很可惜,東歐可能會讓你失望:因為她們也並不喜歡亞洲男人。
可能有人感嘆自己身不逢時,只恨自己晚生50年,沒法去女多男少的東歐感受男人天堂。
然而,即使今天的東歐真的出現大量單身年輕姑娘,中國男人也很難是她們的首選伴侶:亞裔男性在東歐姑娘眼中缺少魅力。
在2008年發表於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的一篇論文中,研究者在美國進行了速配約會實驗,對象包括來自各個族裔的男男女女,也有東歐移民的後裔。
實驗發現,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在其它族裔的眼中,亞裔男性的魅力值低於非裔、白人和拉丁裔。
與東歐美女一見鍾情,只是一個美好的夢。
一些社交網站的數據同樣證實,戀愛市場,對亞裔男性來說,更加殘酷。
例如,Facebook的約會軟件發現,黑人男性和亞裔男性發出的邀請得到女性接受的可能性最低。
又如在線交友網站OKCupid發現,亞洲女性是唯一一個所有人種的男性(黃種人、白人、黑人、拉丁裔人)都認為吸引力高於平均水準的人種,連白人女性都無法企及。
而亞洲男性則除了亞洲女性之外,被其他所有種族都視為低於普通水準。
OKcupid的數據,給出了這樣一個結論:非黑人男性不喜歡黑人女性,黑人男性的種族偏好並不明顯;所有女性都更喜歡本種族的男性,但是相較而言,她們更不喜歡亞洲和黑人男性。
黑人和亞洲男性,處在婚戀食物鏈的最底端。
▲在跨種族的婚戀市場中,亞洲人是徹底的「女尊男卑」 / OKCupid
另一個約會軟件Are You Interested的數據也基本上差不多。
除了黑人女性,幾乎都對白人男性趨之若鶩;而女性方面,則是亞裔最受歡迎。
▲亞裔男性幾乎得到的回復很少 / AYI
因此,在異族結合的婚姻中,白人男性和亞洲女性配對是最常見的一種。
二者都站在婚戀食物鏈的最頂端,一覽眾山小。
在跨種族的婚戀市場中,亞洲人是徹底的「女尊男卑」。
在種族大熔爐的美國,亞裔男性尚且不受待見;在移民相對較少的東歐國家,亞裔男性得分就更低了。
在2015年發表於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使用網絡約會軟件的數據研究了9個歐洲國家對異性的偏好,其中東歐國家波蘭也被納入了研究。
接近70%的白人的首選還是白人,而偏愛亞裔的白人不到3%;即使是波蘭的非洲人、阿拉伯人等少數族裔都更喜歡白人。
在亞裔群體內部,偏愛白人的人也要多於偏好亞裔者,拉丁裔的受歡迎度則居於其次。
剩下的阿拉伯人、非洲裔和亞裔的不受歡迎程度難分伯仲。
這三個族群在波蘭的婚戀市場都不怎麼受待見。
在俄羅斯,根據俄社會文化研究國際教研實驗室主任娜傑日達•列別傑娃的觀察,嫁中國男人的俄羅斯妹子也很少,2005年至2013年間只有幾百個。
按照濱海邊疆區民事登記處的數字,與中國男性結婚的俄羅斯女性平均年齡為30歲。
而最願意嫁給美國人、法國人、德國人和義大利人的俄羅斯姑娘,30歲以下的婦女占60%,平均年齡為28歲。
從2005年到2013年,濱海邊疆區一共登記了154對俄中新人。
其中19樁是「俄羅斯丈夫 中國妻子」這樣的模式。
▲山西縣城小夥娶烏克蘭媳婦。
在莫斯科,按照莫斯科民事登記部門的統計,2004年到2012年間,莫斯科的涉外婚姻占比10%,但同中國公民有關的跨國婚姻僅占0.3%。
在2002年到2012年間,莫斯科共有267人同中國公民結婚。
娶俄羅斯妻子的中國男性人數要比嫁俄羅斯丈夫的中國女性人數多出近一倍,分別為130人和78人。
但中國的單身狗們也不必失望難過,地球上還是有年輕女孩多到抱不過來的地區的,它們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發達國家的海外領地。
從2011年內戰爆發以來,敘利亞的軍事衝突造成的直接死亡達到了40萬左右,還有一些男人被投入了監獄。
為了避免這樣的命運,更多的年輕男人逃離了敘利亞,留下了大量難以找到合適配偶的年輕單身女性。
據2016年普利策中心的一次報道,敘利亞當前女性未婚比例是70%。
富貴險中求。
沒錢沒顏還想要美女環繞,戰火紛飛的敘利亞就是你的希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