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微信id:nbdnews
作者:趙雲、肖勇
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迅速蔓延,越來越多的歐洲人進入居家隔離狀態。
於是,在網上看視頻,成了打發無聊時光的熱門選擇。
然而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3月19日,流媒體視頻服務提供商Netflix(奈飛)決定在未來30天內,降低其在歐洲提供的視頻畫質。
Netflix表示,降低畫面質量將使其帶寬的流量壓力減少25%。「但是觀眾仍然會覺得畫面質量還不錯」。
▲外媒相關報道截圖
據了解,這一舉措是應歐盟內部市場專員蒂埃里•佈雷頓(Thierry Breton)的要求而做出的。
此前,他在社交平台呼籲:「為保證所有人都能上網,不是必要情況,就別看高清視頻了,我們看標清吧。」
歐盟官員呼籲「看標清別看高清」
Netflix宣佈降畫質以縮減歐洲網絡流量
據澎湃新聞援引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本周四,流媒體視頻服務提供商Netflix(奈飛)稱,該公司將會降低旗下歐洲所有流媒體服務的比特率(bit rate),實際上就是將其歐洲網絡的流量減少25%,目的是讓互聯網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保持穩定運行。
3月18日,CNBC報道稱,Netflix公司CEO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與蒂埃里•佈雷頓通過電話進行了交談。
雙方討論了防止互聯網擁堵的方法,比如在Netflix創建一個臨時功能,在網絡擁擠時自動將用戶觀看的視頻切換到標準清晰度。
19日,佈雷頓在推特披露了雙方的這次對話並表示:為了抗擊疫情大家都呆在家里,線上工作和流媒體幫了很大忙,但是網絡設施也許會不堪重負。
他呼籲用戶:為保證所有人都能上網,不是必要情況,就別看高清視頻了,我們看標清吧。
在推文中,佈雷頓還帶上了「SwitchToStandard」(換成標清)的話題。
路透社報道稱,近期,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許多歐洲人在家遠程工作或觀看流媒體視頻。
3月19日,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警告歐洲電信運營商不要屏蔽Netflix等視頻內容平台,以防止因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而讓歐洲人遠程工作或觀看視頻面臨網絡癱瘓。
歐盟高管援引歐盟網絡中立規則稱,電信服務商可以採取必要措施避免出現網絡擁塞或癱瘓問題,但絕不能阻止使用、減緩速度或限定流量。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末,Netflix在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擁有5178萬付費用戶。
按照質量標準,Netflix目前推薦的互聯網連接速度是:
3兆比特/秒(Mbps)用於標清;5兆比特/秒用於高清;
25兆比特/秒用於超高清/4K。
在正常情況下,Netflix也支持四種數據使用設置:
低(每台設備每小時3千兆字節);中(標準或每台設備每小時0.7千兆字節);
最佳(高清每台設備每小時3GB,超高清/4K每台設備每小時7GB);
自動(根據客戶當前的互聯網連接速度自動調整以提供最高質量)。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多國網絡「掉鏈子」,為何中國依然堅挺?
世衛組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20日12時,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12萬例。
其中義大利累計確診超4萬,西班牙、德國、法國也已確診過萬。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家里蹲」,眾多學校和企業將日常業務從工作場所轉移為家庭雲辦公,「流量爆炸」成了運營商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3月19日,佈魯塞爾行政中心辦事大廳空空蕩蕩。(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潘革平 攝)
3月16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敦促人們應盡可能居家辦公,避免「非必要」的旅行和人際接觸。
第二天,待在家里工作的人數激增。
據紅星新聞援引《每日郵報》報道,當地時間17日,包括EE、O2、沃達豐在內大多數英國運營商移動網絡癱瘓了長達5個小時之久,導致數百萬因疫情在家雲辦公的英國人無法正常工作。
▲英國網友吐槽網絡癱瘓事件。圖據社交媒體
據悉,從當地時間17日早晨9點14分開始,英國各地的人們陸續發現他們不能用手機打電話,在某些情況下,通話會中途中斷,直到下午兩點,才得以恢復正常。
幾乎所有移動網絡運營商都出現了同樣的問題。
隨後運營商承認,設備出現了故障導致人們無法進行正常通話,但這與在家辦公人數的增加無關。
運營商正與英國通信管理局開會,以確保這個問題今後不再發生。
還有一些歐洲國家也不輕鬆。
比如,
西班牙最近幾天IP網絡流量增長了近40%,而語音和數據流量分別增長了約50%和25%,迫使其運營商火線加強網絡建設,並發佈了一系列建議,包括「在非高峰時間預訂休閒娛樂、視頻遊戲、流媒體、實時視頻回放」。
在法國,其國內運營商計劃實行「數字紀律」,以確保網絡容量不被過多無意義的使用。
在德國,法蘭克福的DE-CIX互聯網交換中心表示,3月10日晚,其流量達到了逾9.1Tbit/s的歷史新高,對德國的互聯網的穩定和安全帶來極大的挑戰。
▲西班牙家庭WIFI和移動電信網絡近日出現「流量爆炸」。(圖片來源:《時代》雜誌)
據36氪,倫敦帝國學院互聯網技術教授Kin K. Leung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歐洲人對網絡的需求一定會越來越大,「意識到每個人都對互聯網有需求,是幫助帶寬減輕壓力的良好一步。」
新浪科技旗下「創事記」稱,疫情之下,很多國家的網絡都未能經受住考驗。
而反觀我國三大運營商的網絡,在疫情期間保障了數以億計的用戶在家辦公、學習和娛樂,一直堅挺無比,誰也沒有掉鏈子。
不僅於此,疫情發生後,三大運營商立即啟動了24小時模式的通信保障,重點保障救治醫院、疾控中心等場所通信暢通,並組織突擊隊奔赴火神山、雷神山一線,從一片空地上火速建成了4G、5G全覆蓋的通信網絡,為遠程重症監護、診療信息收集、醫院遠程會診等提供高效、可靠的通信保障。
這與我國運營商一直推進網絡普遍覆蓋,是分不開的。
一項數據很有說服力——去年9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
我們國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大概1/5,但是4G的基站數量占到全球4G基站數量的一半以上,也就是我們平均每個人享受的信息基礎設施水平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也就是我們平均每個人享受的信息基礎設施水平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