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看那個賣口罩月入千萬的傢伙,我知道為什麼有人注定比較窮

看瞭深圳賣口罩月入1000萬的小夥,我才知道為什麼有的人註定窮一輩子

本文來源:王耳朵先生

微信id:huangezishiba

作者:我是王耳朵

也許有些讀者還記得,我曾說過我母親的事情。

七年前,母親得了重病。

手術加上後續治療,需要大幾十萬,這對於我是一筆不菲的開銷。

所以那時候我什麼約稿都接,就連以前嗤之以鼻的軟文也寫。

因為只要寫一篇,就能有300塊錢。

那段時間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有的人好像特別容易就變富有了,而有的人卻一輩子都在為錢勞累。

直到我看到了疫情下的這兩個故事。

口罩機變「印鈔機」

【Tech星球】採訪了一個在深圳做生意小夥子,他叫周文(化名)。

疫情期間,他從國外訂購了一批口罩,結果被卡在海關遲遲過不來。

於是靈光一現,決定從電子煙生意跨行,自己建廠生產口罩。

於是,當普通玩家還要搖號才能獲得購買口罩資格的時候,高級玩家們已經開始跨行業尋找新商機

政府開了綠色通道,備齊生產、售賣口罩的資質證書時間很快,辦了備案,就可以獲得生產資質。

辦妥手續後,周文就開始著手準備無塵車間和口罩機,不過幾天,就實現了生產轉型。

一台口罩機每天生產口罩10萬個到16萬個不等,按每個至少純賺一塊來計算,保守估計一天能賺10萬塊。

算上原材料,兩三天就回本,後面都是淨賺。

當然,這期間周文也踩了不少坑。

不良供應商坐地起價,商定好28萬一台的口罩機,硬要加到38萬。

原本2萬塊一噸的熔噴佈,漲了20倍,穩定在35萬到40萬之間。

口罩機調配師以前每個月工資是5000到8000,現在直接被人2萬挖走,最高峰的時候漲價到8萬每天,注意是每天

即便如此,一個合格的一次性醫用級口罩的成本,不超過6毛錢,期貨報價是一塊五到兩塊之間。

本著「不惡意加價,不倒買倒賣,不違背良心」的原則,周文的一個搭檔,接了3000萬個口罩訂單,利潤也達到了千萬。

和他一樣跨行業生產口罩的轉型者,不在少數。

更有頭腦的人,直接把一拖一的口罩機改裝成一拖十八,原本產能每分鐘60到90個口罩,現在進化到每分鐘300到400個。

或是索性在口罩片的兩端分別打2個洞,把耳帶皮筋附在包裝袋里面,這就省去了中間電焊機的步驟。

「哐呲、哐呲」從打片機中掉落的藍色口罩片,更多時候就像堆積起來的小額人民幣。

用印鈔機來形容口罩機,毫不誇張。

看瞭深圳賣口罩月入1000萬的小夥,我才知道為什麼有的人註定窮一輩子

虧300萬後

選擇繼續虧損

第二個故事,是我一位開連鎖餐飲店的好朋友。

朋友年前大批量採購,卻沒料到疫情如此兇猛,冷凍庫里存了300多萬的貨。

得知一段時間內沒辦法開業後,整夜失眠,頭髮大把大把地掉。

房租、員工工資、積壓耗損的食材……一粒粒塵土,變成了壓在他身上的一座山。

頹靡了半個月之後,他做了一個意外的決定。

雖然會讓自己虧損更大,但心里卻好受很多——給一線抗疫人員送餐。

看瞭深圳賣口罩月入1000萬的小夥,我才知道為什麼有的人註定窮一輩子

▲圖片來源:王耳朵先生

當時所有餐飲店一律關門,他琢磨著一線的交警、醫護人員很可能會遇上用餐難的問題。

於是決定將倉庫積壓的食材拿出來,做成外帶食物,免費送到各個防疫卡點。

並且每份外包裝上都貼有經手人的姓名、體溫、聯繫電話,以及一份手寫感謝信,收獲無數贊譽。

這是他抗擊疫情的第一關,賺好評率和存在感來回暖個人市場。

做到一定知名度後,朋友緊鑼密鼓地開展了下一步計劃。

建立客戶群,在群裡開啟外賣渠道,無接觸配送至小區門口。

製作「準成品菜」,即把食材做成半成品後密封包裝,搭配輔材後統一群內銷售,回家後分分鐘搞定一盤菜,在保持新鮮的同時還能保證飯店的口味。

為了讓食客更加放心,朋友還打造了「雲透明廚房」,直播做飯全過程,把做菜變成「廚藝網課」,還可以直播「帶貨」。

有熟客向他求購食材,朋友腦門一拍,利用貨源跨界做起生鮮銷售,不僅清了庫存,還賺了無數回頭客。

順理成章的,低迷的營業額從回升到一路暴漲,朋友順利扛住了疫情的碾壓,活了下來。當然,給一線送溫暖的活動也仍然在繼續。

老天爺發了一副爛牌,但有些人就是能夠扭轉乾坤,玩出王炸的感覺。

貧富差距

是思維差距

我曾經在文章中寫過一句話:

「在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內,努力賺錢,並不可恥。錢雖然庸俗,有時候卻也是有溫度的。」

其實每個人都偶遇過一夜暴富的機會,抓住和沒抓住,差別就在於思維方式

作家李剛講過一件趣事。

大約是幾年前,他愛人想買一套學區房。

兩人在家合計了一下,發現這麼些年下來的存款竟然都湊不夠首付。

於是李剛說:算了吧,還是先攢點錢再說。

但胳膊沒擰過大腿,他愛人決意要買,於是東拼西湊欠了些債,硬是把首付給付了。

結果才過兩年,那套房子的價格就翻了倍。

李剛開心得拍大腿:「幸好買了!」

後來回過神來,李剛說,這件事情恰好印證了「窮人」和「富人」的思維區別

窮人買房,想的是「我有多少錢,又有多少存款,買不起?那等買得起的時候再買吧」。

富人買房,想的是「我要不要買房,買什麼房,還差多少錢,怎麼解決」。

窮人永遠在等機會,等著時機都成熟,等著資源齊全,然而不出意外的話,這一天永遠也等不來。

另一小撮人想的是:這件事情別人做到了,為什麼我沒做到,我怎樣才能做到。

沒本金,就找投資人或者貸款;沒有技術,就先學技術或者找懂技術的;沒關係,就變通找關係;沒客戶,就一個個登門拜訪慢慢聯絡。

從無到有,於是這一小撮人,就成了富人。

經濟學家薛兆豐講過一句話:

「很多人會覺得,你是誰決定了你將會做什麼。事實剛好相反,是你決定做什麼,你做了什麼,反過來最後定義了你是誰。」

有錢人不斷尋找新的奶酪,窮人永遠在等待天上掉餡餅。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花瓶裡一束花瓣殘缺的牡丹花,在普通人眼裡也許意味著「富貴不全」,換做詩人心中則寓意著「富貴無邊」。

何以如此?

思維不同,導致境界不同。

這場疫情,把絕大多數人逼入荒年。逃離了生命危險,卻要面臨生存危機。

只有那些拋棄舊的思考方式和存在方式、勇於跳出原有格局的人,才能理所應當地把危機踩在腳底,開啟一場「暴富遊戲」,維持著自己的豐年。

誠如作家老霧所說,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

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往往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普通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而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思維模型。

如果不能一夜暴富,那學著利用富人思維給自己的生活迭代升級。

窮人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在給自己的認知不足交學費。

富人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對世界認知充足的變現。

如果你不想成為被收割的韭菜,就千萬別囿於僵化過時的思維裡。

畢竟人過三十,就沒有權利再做一個窮人了。

閱讀原文

中國財經博主老蠻:恆大的死法到底會是哪一種?

xxx

汽車廠商想請吳亦凡代言,展現品牌精神:「重新做人的機會」;營銷團隊被全員開除

xxx

重磅!美國證監會暫停受理中國企業赴美IPO

xxx

半年暴增370個新品牌,「檸檬茶」正在中國走紅

xxx

滴滴在美國上市了,市值近700億美元,創始人身家是其他互聯網大佬的零頭

xxx

中國最大出行巨頭滴滴終於要IPO了,去年1300萬司機賺了人民幣1174億元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