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騰訊科技
微信id:qqtech
「東北」一直是網民長期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和區域,東北人的幽默細胞、能說會道,也為自己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但與此同時,東北也被認為在互聯網領域是有所缺失的,鮮有獨角獸公司和知名互聯網大佬。
近日,騰訊科技發起「我在東北」系列策劃,聚焦真實的東北互聯網生態。
2019年的夏天,一篇名為《東北錦州,沒有網約車》的文章刷遍了朋友圈。
在文章中,錦州當地一個出租車司機驕傲地對他說:「我們把網約車全部擠出去了。跟蹤、圍堵、喬裝……能用的手段,都會用上。只需要一夜時間,他們就會消失。」
在文章結尾,作者寫道:「人才、資本、創新、創業機制的匱乏,依然制約著錦州新經濟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網約車作為交通出行新業態,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出行觀念,不乏也有「網約車司機月收入逆天」這樣的新聞。
但《東北錦州,沒有網約車》引發了外界對於東北網約車生態的擔憂,月入萬元到底是不是真的?
工作時長超10小時是否可以忍受?
真的被出租車司機恐嚇威脅過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騰訊科技對話3位來自東北的網約車從業者,看看他們真實的生存現狀究竟如何。
01
衣師傅:開網約車兩年半
平台:滴滴出行
籍貫:黑龍江哈爾濱
現居地:黑龍江哈爾濱
一天出車12小時 最多能接20單
雖然我做網約車司機年限不算長,但知道「網約車」這個新鮮事物是四年前。
無意從新聞上看到,有人開網約車竟然可以月八千元,甚至上萬。
給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也太誇張了吧!
在東北這地方,別說萬八千,就是你月入五六千,那收入也算是相當可觀了。
我沒有第一時間「下海」做網約車,現在說起來多少有些後悔。
到現在算起來我開網約車大概有兩年半時間了,每天早上雷打不動6點出車,一整天下來大概要跑12小時左右,最多一天能接到20單。
不過這應該算是運氣最好的一次了,基本上是一個單接著一個單的進來,中間幾乎沒有停歇。
當然了,那天我從吃完早飯出車之後就滴水未進了。
收入和辛苦基本成正比 月入萬八千這回我信了
別看我每天出車12個小時,但從收入角度來看,我覺得還基本和辛苦程度成正比。
沒做網約車以前,最怕的就是早起,而且我們地處東北,冬天摸黑的早起更是讓人「難上加難」,而且一進車凍得直哆嗦,至少得開一個多小時,才能稍微緩解一點。
做了網約車以後,6點出車絕對是雷打不動的,因為你要趕上早上第一波用車高峰。
晚上5~7點又是一個用車高峰,這個時間段我基本不敢喝水。
尤其是在鬧市區,找車位停車再去上廁所就能花你大半個小時。
大家都想在高峰期多拉快跑、賺平台補貼獎勵,所以在這個時間段就能讓你深刻地體會到「時間就是金錢」。
我全職做了兩年滴滴專車,每天能跑15~20單,再算上平台補貼、獎勵,每月收入大概在8000~10000元。
跑滴滴雖然是個辛苦活兒,但感覺收入和回報也還算對得起自己的辛苦,應該還會繼續在這行做下去。
服務過上萬名乘客 自己心態越來越好
也許是東北人特有性格特點,「著急上火」是我最初開網約車前一個月的真實狀態。
接不到單著急、怕乘客等久了著急、怕不能盡快把乘客送到目的地著急……
隨著服務的乘客越來越多,現在已經超過上萬單,最近這一年半我慢慢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多多進行換位思考、多替乘客考慮,你會突然發現乘客的態度也會有所改變。
彼此一句謝謝,就讓你覺得非常暖心。
02
魏師傅:開網約車三年
平台:滴滴出行
籍貫:遼寧瀋陽
現居地:遼寧瀋陽
全職司機越來越多 更看重的是時間自由
在東北特別在瀋陽,做全職網約車司機占百分之六十以上 ,一部分自己有所謂工作的兼職司機做過一年半載之後也加入到全職行列,因為覺得全職司機更賺錢。
我選擇做網約車是因為它時間自由,多勞多得,付出與收入成正比,工作環境相對體面,與各行各業的人接觸無形當中能夠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與技巧。
先合規再上路很重要 不少出租車司機也加入其中
在瀋陽,網約車很大一部分都合法化了,持雙證上崗,沒有其中一證的司機(人證基本都有,私家車大部分沒有車證)交通運管部門會進行查扣,開具罰款單。
平時交警基本不會查扣網約車,除非聯合執法才會出現交警攔車現象,但這樣情形很少見。
可以說網約車已經在瀋陽深入民心,被所有人接納,這其中就有相當一部分出租車司機加入其中。
網約車的便捷、衛生、服務、口碑都得到百姓認可。
其實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並沒有覺得出租車司機很仇視我們,他們也在想辦法融入到這個生態之中。
冬天出車最遭罪凍手凍腳直哆嗦
對於我們在東北跑網約車的司機來說,最大的「敵人」就是冬天的寒冷,大早上艱難地從熱乎乎的被窩出來,一頭紮進「冰窖」一般的車里,冷得那叫一個「刻骨銘心」。
除了凍手凍腳外,冬天在東北開車也是一項技術活兒,尤其是下完雪。
市區里跑還稍微好一些,市政會在天沒大亮的時候提前出來灑融雪劑。
最要命的就是跑遠郊,必須要集中十二分的精力。
別看車的數量比市區少,但路面情況要比市區更複雜,也更容易出危險。
我一般把車速控制在低速,發動機制動當剎車。
因為踩剎車容易偏離路線,發生側滑,進而引發事故。
我自己開也就罷了,但這個時候我畢竟拉著乘客。
所以,蝸牛行車是最安全的方法沒有之一,因為再高的高手也抵不住路況突變。
冰雪路面全自動擋沒有轉換手排檔按鈕的車最吃虧,爬不了坡,坡度很小的坡也爬不了。
自己越來越樂於助人 還與乘客結下忘年交
記得一位男乘客打車,我們也是一路海闊天空,剛好行經一處交叉路口,正巧看見一位阿姨推著輪椅上的大爺上坡路。
她一不小心,可能大爺也是太重了,車子一偏傾倒了。
當時大家有點兒不知所措,愣在當場,我馬上把車停住,啥都沒想就沖出去。
幾乎就在同時,車上的男乘客也沖出去,我倆心照不宣,齊心協力把老爺子扶起來,推到阿姨身邊,阿姨連連道謝,連帶著大爺也雙手合十不停感謝。
還有一次,一對老夫婦坐我的車,一路上我們相談甚歡。
在交談過程中得知,老先生七十有餘,竟然與我都曾在同一個部隊服過兵役,我們屬於戰友,結果老先生與我結成忘年交,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這一切都是網約車的功勞。
03
王師傅:開網約車兩年
平台:滴滴出行
籍貫:遼寧瀋陽
現居地:遼寧瀋陽
不想看老板臉色 想給自己打工
我選擇開網約車可以說是「迫不得已」,之前是給一家企業老板做司機,但總要看老板臉色感覺不太自在。
老同學說要不要一起試試跑網約車,聽說收入比較可觀、時間自由,更重要的是還是給自己打工。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就在下班後、空閒時間開自己的車兼職跑跑網約車,感覺還不錯,稍微勤快點也能賺個兩三千。
我自己比較健談,但在工作時間內,我盡可能地少說話,不打擾老板在車上休息或者打電話。
下班後我跑網約車,可以在車上遇到各種各樣好玩的人,有時候聊的對路就會覺得非常開心。
相比沉悶的給老板打工,開網約車更像是給自己打工。
被人信任是很幸福的事 一句謝謝勝過千言萬語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件我遇到的暖心事吧,年前我接到一單是從火車站到一個商圈酒店的,還是個代叫單。
接駕距離在我1.5公里左右,我開始和客人聯繫確認地點,對方是兩位南方老人說的話我聽不懂,就說定位準確你來吧。
我說好的,馬上到。
但等我到了接駕位置根本找不到人,我又開始聯繫客人,他說他也不知道在哪里,說很冷快來吧。
火車站環境很複雜,有很多出口,我一個一個出口找,本來1.5公里的接駕距離我已經跑了20多公里。
實在是找不到客人,我又急忙聯繫「代叫」人(也就是老人的兒子)。
經過跟老人兒子一番電話溝通,終於找到了兩位老人並把他們安全送到酒店。
之後,他們的兒子還專門給我打過來電話表示感謝。
那一刻,我覺得我一切付出都值得的,一句謝謝勝過千言萬語。
04
三位網約車司機的故事講完,從他們身上或許可以看到,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逐步普及,一直被認為思想保守的東北土地,對待新經濟、新模式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而他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網約車帶來的便捷性以及收入的提高,這或許就是網約車開進東北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