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本文來源:武俠小王子

微信id:KongFuPrince

作者:李言

70年代的功夫電影中,中國功夫痛揍外國人,成為許多功夫片表達的主題;

而中日之間的民間衝突,顯然構成了此類型片的主幹。

中日對抗在電影中,上升到了傳統功夫和忍術間的較量。

如果忍術真的要在武林江湖中競爭,會是什麼下場?

秦朝,徐福攜3000童男童女東渡之時,東瀛便已成為中國人眼中的神秘之地。

扶桑、金烏和太陽子民的神話,給東瀛這塊土地,增添了玄妙的氣息。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

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福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在老功夫片中,入侵中原武林的東瀛人沉默、克制、野心足。

即便我方勝利,但付出的代價之慘烈,不可估量。

這也從反面說明了,日本忍術對中原武術的天然的克制屬性。

但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日本忍術,來自於我們自身。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忍術的起源

80年代張徹導演的功夫片《神通》和《小霸王神通術》中,介紹了日本忍術的起源。

早在魏晉時代,政權割據、中原正處亂世,人民水深火熱、朝不保夕。

此時道教興盛,給百姓心理帶來一定慰藉。

由五行萬物所延展出的方術,則超脫了現實的束縛,練習方術成為道家的高階修煉法門。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在中國樸素唯物主義哲學的概念中,宇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構成。

道教則以五行元素為核心,對萬物進行重構。

方士們在改變物體的屬性之餘,更借自然之力為已所用。

其中五行遁術即神通術,在魏晉時代迅速得以盛行。

在《道家·七步塵技·神道門》中,便有此類隱形秘訣:

「九宮遁,八卦行;中無依,太虛隱。成諸術,必忘形,天地假,一炁真。成變化,妙通神。」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對道士於吉如此描述:

吉先寓居東方,往來吳會,立精舍,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治病,吳會人多事之。

孫策嘗於郡城門樓上,集會諸將賓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畫之,名為仙人鏵,趨度門下。

身為左慈的師弟,江南道士於吉算是神通術一門宗師。

因不忍百姓受苦,求雨助百姓,卻遭到了「江東小霸王「孫策的嫉恨。

在孫策的威逼利誘下,於吉被孫策暗害。

早在左慈和於吉碰頭之時,左慈便有東渡扶桑授業的意願。

於吉死後,麾下五位徒弟為了給師傅報仇,竭盡全力殺死孫策之後,五位徒弟神形俱滅,中原一脈的「神通術」就此失傳。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忍術的發展

然而,神通術卻在日本落地生根;

且由神通術蛻變而成的忍術,遵從了金木水火土的基本元素變化。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以忍術為生的人,則被稱為忍者。

在《火影忍者》中,我們看到了忍術的許多奧妙,而相比於《火影忍者》,日本武林的忍術更多被貼上了障眼法的標籤。

正所謂兵不厭詐,障眼法和東瀛暗殺術的結合,尤其在五行的運用上,讓中國功夫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五遁忍術》對忍術介紹的最詳細不過。

1.金遁:先以銅笠陣給對手以視覺刺激,而後放出鬥笠上的飛刀暗器,給對手致命一擊。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2.木遁:手套利爪隱形於林中,把自己偽裝成樹乾的一部分;在對手逼近樹叢時,從後憑利爪加以暗害。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3.水遁:潛伏於水中,在敵人靠近時,以鉤鐮把對手鉤下水;隨後以魚叉長槍等武器進行擊殺。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4.火遁:和金遁原理類似,以有毒濃煙混淆對手視聽,至對手感官受損;隨後以利器取對手性命。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5.土遁:五行遁術中最高級的遁術。隱藏於土內,對對手下盤實施攻擊;以草木為道具,實施障眼法;最後更可以形換身,接道具隱匿逃脫。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相對於中國功夫的博大精深,日本更多借助於兵刃器械以及擊殺時間差等要素。

比起內在的修煉,日本忍術則從外界,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從本質上說,忍術並沒有跳脫我們的認知範圍。

此外,以上所列舉的五種遁術可見,忍者是十分依賴器具的。

只是,左慈東渡流傳下來的神通術,主要是對「術」的運用。

因為有「術」無「道」,忍術缺乏五行哲學體系的支撐,漸漸成為一種舍本逐末的殺人方式。

中日武林對抗的根源

至於日本武士為何在電影中頻頻與中原武林人士為難,除了導演為增加戲劇衝突之外,客觀原因也不容忽視。

中日武學同宗同源,宗門之爭不可避免

中國和日本古代同屬東亞文化圈。漢代以後,中原武術在日本生根後,糾葛紛爭一直沒停止過。

連葉問和張天志都要分出誰是詠春正宗,更別說中華武術和日本忍術了。

忍術體系的不完備,忍者需來中原求武尋根

日本忍術之所以在電影中顯得陰損,除了忍者對於高深至理使用的退化之外,左慈可能在傳授忍術之初,便已有了防備之心。

東瀛武林的確在武學體系上存在殘缺。

所以忍者屢次不惜代價、進犯中原,除了印證自身所學之外,他們也想借此尋找神通術真正的根源和脈絡。

忍者受幕府利用,慘成為背鍋俠

眾所周知,日本為島國,由諸多島嶼組成。地域的狹隘和資源的匱乏,限制了日本的進一步發展,日本忍者屢次進軍中原,代表了日本幕府昭然若揭的野心。

忍者作為日本民眾之中的精銳,以排頭兵和先鋒隊試探中原武林。

如果成功,既消滅了中原防禦力量,又可為日本政府爭取話語權。

即便忍者大軍失敗了,日本政府也可以對外宣稱,這屬於民間交流,而非國家之過。

既然日本武術界如狼似虎,那麼中原武林可有具體的破解之道呢?

破解之道

以體術打敗忍術

《五遁忍術》中,我們還看到了忍術的另一個缺陷,便是拳腳功夫的不足。

畢竟手底下見真章,而在中日武者拼硬實力的時候,卸去偽裝的忍者顯然不那麼給力了。

要想打敗日本忍術,最根本也是最關鍵的,是把自身武術練好。

其實在70年代劉家良導演的電影《中華丈夫》中,我們看到酣暢淋漓的中日武術對決。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在這部電影中,劉家良讓傳統功夫揚眉吐氣。劉家輝飾演的武術家,對戰武術一場又一場的勝利,一舉重挫日本武術界的銳氣。

以道術破解忍術

既然忍術的源頭來自中國道家,那麼以道教為根基的奇門遁甲術,必然成為日本人的克星。

因缺乏理論根基,忍術派生出的障眼法,在正宗道術面前更不夠看。

在1982年元奎導演的功夫片《龍之忍者》中,我們看到了日本忍者在應對天師時的狼狽;

包括在《驅魔警察》中,林正英以照妖鏡煉化日本人;

邪不勝正也體現在了這類靈幻作品中。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忍者自身的末落,淪為高手附庸

隨著日本國在武力下的統一,忍者地位卻不比戰國時期;

地位的下降,也導致了本身技法沒落;

甚至在明末逐漸淪為中原武林邪派高手的附庸。

在1992年徐克電影《東方不敗》中,錢嘉樂飾演的猿飛日月和李子雄飾演的服部千軍,皆為忍者中的翹楚,二人的原型便為日本著名忍者猿飛佐助和服部半藏。

即便武功如斯,卻不得不臣服於東方不敗,為日月神教賣命。

最終,服部千軍死於任我行的吸星大法。

結尾

隨著中日武林實力的此長彼消,忍術雖得到了充分的開發,但面對頂級武學時,忍術成了花架子。

忍術固然精彩,但也毀在了精彩之上。

此時不由想到了電影《劍雨》中,轉輪王對戲彩師說的讖語:

你要變戲法的時候就變戲法,要練武功的時候就練武功,你總是混在一起,能活到現在,真是一個奇跡。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