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議的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美日韓等國是怎麽做的?

本文來源:狐狸罐頭

微信id:SOHU_CAN

作者:宗威

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近日在網上引發熱議。

據新華社報導,該條例將明確外國人申請永久條件、規範申請程序和範圍、為永久居留外國人提供辦事便利等。

條例由司法部於2月27日發布,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提出意見建議,征求意見截至3月27日。

為特定的外國人頒發永久居留身份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綠卡」,在國際上屬於通行做法。每個國家的綠卡政策不一,但整體上來說,設置的門檻都比較高。

不過,由於老齡化、吸引人才等原因,不少國家在放寬綠卡的門檻,但也有國家一直在收緊政策。

拿美國綠卡有多難

「綠卡」這一說法最早源於美國,是指頒發給外國人的永久居留證,因卡片是綠色的而被稱作「綠卡」,後來泛指各國的永久居留證。

持綠卡享受的權利和義務跟合法公民沒太多區別,同時又不必放棄原國籍身份,因而成為很多移民的選擇,尤其是在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

拿綠卡的好處多多,申請難度可想而知。

以美國為例,2017年全美只有約110萬移民拿到了綠卡,而當年美國境內總共有高達4450萬移民。

在美國,獲得綠卡的途徑有很多種,包括嫁/娶美國公民、親屬移民、投資移民、申請工作綠卡等。

前兩種途徑很好理解,在全世界也是通行做法。

我們再以投資移民為例,投資額一般要求為100萬美元(貧困地區可以減至50萬美元)。

除了實實在在的金錢外,還得成立一家新公司或者收購一家公司,同時雇傭10名可以合法在美國工作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這10人不包括投資者本人或親屬。

在全球大多數國家,投資移民要求的金額有所不同,還有的國家只要求投資沒要求雇人,但前提都是一樣的:得有錢

如果只是個普通人家,在美國幹普通的工作,要想拿到美國綠卡,只有一個字——等。

美國沒有明確的要求,在獲得綠卡申請資格前,要在美國生活或工作多久,但這個數字通常是以5年10年起步的,當然也有可能一輩子都等不到。

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數據顯示,2017年獲得綠卡的110萬移民中,66%的人走的是婚姻、親屬移民途徑,通過工作相關拿到綠卡的(包括投資移民)只占12%。

幾百數千人爭一個綠卡指標,競爭激烈程度堪比北京小汽車搖號。

▲2017年美國綠卡獲得者分類

日韓綠卡五年居留起步

美國本身就是移民國家,以種族和文化多樣性自居,拿綠卡尚且如此艱難,更別說亞洲的一些國家了。

我們先來看下日本。按照日本早年的相關法規,申請日本綠卡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在日居住10年以上(單次離開日本的時間不得超過半年),其中工作5年;

擁有足以獨立維持生計的資產或技能;申請者的永住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

居留10年工作5年,日本綠卡的高門檻,一方面與日本社會相對保守排外的文化傳統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日本國內利益集團對外國勞動力進入日本的抵觸有關。

但老齡化和少子化改變了這一情況。

2012年5月,日本正式導入「高端人才積分制」,試圖通過相對客觀的積分制篩選出政府認可的高端人才,給予簽證和出入國等方面的優待政策。

這個「高端人才積分制」跟國內的積分落戶制度很像,也是根據學歷、收入、工作年限、日語能力等進行評分,70分以上即可獲得「高度人才簽證」,然後放寬到居留5年就能拿綠卡。

最近幾年,日本又兩次降低高端人才的綠卡門檻,從5年降到3年,2017年的新規更是降到最短1年。

不過,對於研修生和技能實習生等非高端人才,日本的政策一直沒什麼改變,儘管由於勞動力短缺而引進了很多人,但居留再久也幾無可能拿到綠卡。

韓國的綠卡門檻相對日本低一些:持有正規工作簽證,在韓國工作超過5年,即可以申請綠卡

但從實際申請經驗來看,韓國更傾向於向外籍朝鮮族人發放綠卡。

相對於日韓五年起步的政策,新加坡的綠卡門檻非常低,通常在獲得工作簽證6個月後就可以申請綠卡了。

然而問題是,門檻是很低了,名額卻也少得可憐。

新加坡2016年的人口白皮書顯示,新加坡一年的綠卡配額約3萬個,而同年整個新加坡的外籍員工達130萬人。

不可避免的移民趨勢

綜合美國、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政策來看,總的來說要求都比較高,要麽有錢、要麽有技術,語言和工作是根本,總之想要拿張綠卡不容易。

當然,各國的移民政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全球局勢的發展在變化。

在美國,特朗普上台後一再收緊移民政策,去年又設置新規收緊綠卡,移民官可以以公共負擔為由拒絕發放綠卡。

按美國媒體的說法,新政將影響至少38萬人的綠卡申請。

在歐洲,難民政策開放過一陣後又收緊,歐洲移民平均年齡也由41歲上升至43歲。

在美國和歐洲收緊的同時,亞洲不少國家借助強勁的經濟增長,選擇了開放移民政策。

國際移民組織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世界新增移民者的36%流向亞洲,而歐美分別不到兩成。

法國巴黎銀行旗下證券部門的首席經濟學家河野龍太郎對此表示,「過去在英語圈,向收入水平高的歐洲移居的人很多,但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在較近地區尋找工作的趨勢正在擴大」。

不過,國際移民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移民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移民人數高達2.72億,近半數移民還是流向歐洲和北美,畢竟基數和移民傳統擺在那。至於這些移民中能拿到綠卡的幸運兒,恐怕少得可憐吧。

(報告中所指的「移民」,是一種寬泛意義上的統計,難民、非法移民和政治避難者等都包括在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