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半佛仙人
微信id:banfoSB
作者:半佛仙人
1
今年最緊俏的年貨,非口罩莫屬。
一場疫情把口罩催成了生活必需品,原本的一天2000萬個產量,現在已經火力全開,計劃生產量達到了日1.8億個。
產能爬坡需要時間,實現計劃也需要時間,但終歸是不斷變好。
好不容易中國這邊已經好了起來,其他國家又開始騷操作。
日韓作為東亞好兄弟,不甘落後,印度一夜確診3000人,又突然全部消失,讓人心里打突感覺除了我們,都不太上心。
現在連歐洲和中東都開始此起彼伏,看來國內的口罩產能還得擴大才行,搞不好最後還是要我們來拯救地球。
就算各個口罩廠火力全開,各大藥店、電商平台還是一溜的沒貨,只有微商還在不停刷屏。
為什麼產能全開,口罩還是不夠用?
為什麼口罩這東西看起來甚至可以自己縫,怎麼就生產不出來?
很簡單,因為做口罩有門檻的。
2
要生產符合醫療標準的口罩,必須要有質量過關的原料。
一般的民用口罩,只需要兩層紡黏無紡佈 過濾層就能生產,而醫用口罩和N95口罩,則需要把中間的過濾層,換成熔噴無紡佈。
熔噴無紡佈本身具有靜電吸附效果,有了這層熔噴無紡佈,空氣中的飛沫和病毒才會被靜電吸住,普通口罩才能變成「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
生產這種熔噴無紡佈,需要用到熔噴料,而熔噴料是一種化工產品,需要聚丙烯合成。
小作坊沒有無紡佈,更沒有熔噴料,只能用劣質的佈料甚至紙漿製造三無假口罩,雖然產量大,但產品可能唯一的用處就是給大明星遮一下臉。
另一方面,醫用口罩屬於第二類醫療器械,必須要有醫療器械的生產資格才能生產,雖然特殊時期國家已經開放了申請綠色通道,但一般的小廠很難獲得相應的生產資格。
用料講究,資質難搞,工藝上也不簡單。
一次性醫用口罩分為無菌型和非無菌型,現在這種時候,需要的當然都是無菌型,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防護口罩更是默認無菌。
而無菌口罩必須要在不低於10萬級的潔淨車間生產,搭建潔淨的無塵車間是個技術活,即使有心造無塵車間,沒有相關經驗的企業也很難在一時半刻搞定。
醫用口罩在生產後,還會採用環氧乙烷滅菌,但這樣一來,口罩上會有環氧乙烷殘留,對人體有害,解析的過程需要7天到半個月。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工廠火力全開,但市面上口罩數量好像並沒有增長的原因——我們最快也要7天後才能看到現在生產出來的貨。
3
需多供少,於是乎「跨界造口罩」開始多點開花。
比亞迪、富士康、中石化相繼辦起了口罩廠,各路車企不甘落後,科技公司紛紛跟上,連造紙尿褲、搞建築和搞能源管理的也參與進來,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大家就很疑惑了,這些企業造的口罩到底靠譜不靠譜?
為什麼這些看著和口罩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企業都能迅速建起口罩產線?
大家疑惑什麼,我就調查什麼。
所以,我給這些跨界造口罩的企業,做了個跨界神奇指數分級,給大家看看這些「跨界口罩廠」到底神馬情況。
LV 1:基操勿6
有那麼一種企業,你永遠不知道他到底是幹什麼的,因為他什麼都幹。
對於富士康來說,轉型造口罩就像是晚上加道菜一樣,絲毫不能讓人感到驚奇。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廠之一,富士康的生產線上什麼都可能走下來,口罩這種工藝簡單的產品,甚至不需要大幅度調整生產線。
早在很久之前,富士康就已經獲得了醫藥代工資格,在上下遊渠道無數,各個行業的原材料都弄得到,生產線不但可以購買,還可以自己造。
生產口罩最大的難點是無塵車間,但在富士康,無塵車間卻到處都是。
因為電子設備同樣需要無塵生產,大量代工手機的富士康,每一條手機產線都在無塵室里。
一般人可能覺得手機代工廠和口罩沒什麼關係,但你只要對比一下電子廠和口罩廠的生產過程,你會發現……好像並沒有什麼區別。
兩者唯一的差別就是產線長得不一樣。只要架上生產線,電子廠立刻就變身成為口罩廠。
神奇指數:基操勿6
代表企業:富士康
行業:代工一切
關聯度:代工一切
相關技術:代工一切
4
LV 2:穩得一比
在轉型的大軍中,第一批動手的就是從事相關行業的紡織公司。
比如三槍內衣、雅戈爾、紅豆集團,他們雖然沒涉及到醫療業務,但是常年和佈料打交道,在原材料上有巨大優勢。
其中紅豆集團在03年就為國家生產過口罩,可謂經驗豐富。
這些紡織廠的設備本就專業對口,即使沒有專業的產線,依然能依靠自己現有的生產設備改裝出一套生產口罩的生產線。
他們生產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更是其他產業轉行也學不來的專業產品。
當然,他們最大的優勢始終是供應渠道,對外界來說珍貴的無紡佈在他們這里想要多少有多少,稀有的熔噴佈也有一定的庫存。
靠著這種行業積累,紡織業迅速轉產,投入了戰疫大業。
神奇指數:穩得一比
代表企業:紅豆集團、三槍內衣
行業:紡織
關聯度:紡織業同行
相關技術:同業改流水線
5
LV 3:腦洞天秀
到了第三級,需要的不僅僅是資源和決心,更重要的是腦洞。
沒有錢怎麼辦?沒有設備怎麼辦?沒有原料怎麼辦?
面對這人生三問,大部分企業只能無奈放棄,但就是有人想要證明,辦法是人想的,當他們打定主意一定要造口罩的時候,沒有什麼攔得住他們。
在莆田,鞋廠和紙尿褲廠打了一波聯手配合。
紙尿褲的主要材料是紡黏無紡佈,擁有無紡佈的原料渠道,自己的設備只需要稍加修改,就能變身成口罩罩面的生產線。
鞋廠手里的設備更多,但是沒有原料。
雙方坐一起研究了一番,決定聯手開工。紙尿褲廠先造出罩面,再交給鞋廠組裝耳帶、鼻梁架。
鞋廠掏出了自己的針車、熱熔機、高周波機台流水線,把罩面熔合成能用的口罩,最後還提供紫外線殺菌服務。
就這樣,造鞋的和造紙尿褲的硬是把口罩變了出來,我只能誇一句:秀!
神奇指數:腦洞天秀
代表企業:莆田鞋廠
行業:鞋服
關聯度:行業弱相關
相關技術:原料共通
6
LV 4:隱藏大佬
前一段時間最讓大家驚奇的,就是車企集體轉型造口罩。
汽車,和口罩,兩個元素放在一起南轅北轍,讓人難以想像要怎麼組合在一起。
其實汽車廠轉口罩廠,有三個先天優勢。
第一,無塵車間。
汽車行業是一個對製造環境要求很高的行業,目前大部分汽車製造流程都需要使用10萬級的潔淨空間,而塗裝車間更是要求達到1萬的潔淨度,因為噴漆的時候一點點灰塵都可能破壞車漆的效果,塗裝車間對環境潔淨的要求還要高過口罩。
車場勻出一個10萬級的無塵車間用來造口罩,對這些大型車廠來說就是順手而為,因為汽車廠的車間都是按照公里計算的,改建一點用來造口罩,完全不費力氣。
第二,原材料。
五菱最早站出來做口罩,就是因為五菱機智的發現,汽車吸音棉的原材料同樣是無紡佈,而且是工藝和熔噴無紡佈非常接近的聚丙烯纖維無紡佈。
發現這一點後,生產口罩的另一難題原材料供應也迎刃而解,五菱立刻聯合自己的車用隔音棉供應商廣西德福特,投錢建起了自己的口罩廠,也幫後面的幾家車企指明了方向。
第三,完善的流水線生產體制。
汽車行業是一個高度複雜的民用行業,涉及到的零件上萬,成本又要控制在平民的接受範圍內,這就決定了汽車行業必須要擁有同時代頂尖的工業水平和管理水平。
這種工業水平的體現,就是自產設備。
五菱、比亞迪、廣汽,都能夠自產口罩機,在口罩機供不應求的現在立於不敗之地。
而且汽車雖然看起來是重工業,但其實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可以涉及一百多個相關行業,還能保持可觀的影響力。
正是擁有這樣的特點,汽車工業才可以在多種角色之間自由轉換。
我們覺得車企造口罩很奇怪,其實是低估了車企這種大佬的神奇。
神奇指數:隱藏大佬
代表企業:各路車企
關聯度:產業擬合
行業:汽車製造
相關技術:噴塗車間完美契合口罩製造,高流水化生產
7
LV 5:玄幻天尊
我本以為這個神奇指數到了LV4也就到頂了,但我突然在轉型名單中看到一家企業,我看到他第一眼就陷入了深思:為什麼他會出現在這里?
因為這家企業和口罩實在是沒有任何關聯,我完全想像不到他要怎麼才能造出口罩。
造口罩這事兒,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趕緊來了一番調查研究,查完之後,我只能感慨一句:神奇還是你神奇。
這家神奇的公司叫「遠景科技集團」,在清潔技術領域名聲很大,目前風電業務做到中國第二,還在近幾年長出了智能電池和智能物聯網業務,甚至在前年買了支電動版「F1」比賽的車隊。
屬於不聲不響的行業隱性巨頭。
看起來這家公司應該很喜歡「跨界」,但這次他們跨的確實有點大了。
人家要轉型,好歹還有點優勢,你一個連醫療產品生產資質都要現申請的企業,跨界生產口罩?
還說要日產10萬只?
沒產線,沒原材料,沒現成的無塵車間,連買東西的渠道都找不到。
用愛發電嗎?
要知道,風機這類設備的製造和組裝,不同於汽車、3C類的全自動流水線模式,一根葉片就將近百米長,體型龐大的風機設備更多採用「部分流水線」 「單元化生產」的方式。
這種生產方式雖然在效率和靈活度上領先行業,但領先的畢竟是風機行業,風機vs口罩,從設備類別、生產流程到工藝,都完全不同。
我想了半天,這家公司想快速搭建日產10萬的口罩生產線,只有一條路:想盡一切辦法買買買。
但在這個節骨眼兒,口罩設備和原料甚至比口罩本身更難搞到。
另外無塵車間也沒辦法採購到吧,這些怎麼破?
好奇心讓我敬業,都列神奇排行榜了,這麼神奇的事情怎麼能不調查一下?
我拿起手機,繞了幾層關係,終於找到了一個內部人士,聽完他講完過程,嚇得我當時就豎起了大拇指。
在沒有設備,而且完全對這個行業沒有涉及的情況下,要怎麼找到供應商?
遠景:沒事,我路子廣。
遠景這家公司畢竟是行業龍頭,而且是一家跨國企業,在全球二十幾個國家有辦公室,客戶和上下遊遍佈國內外,雖然當中沒有直接和口罩有關的,但發動全球網絡,一起尋找供貨商,效率十分驚人,兩天之內,就梳理出了一個幾百家供應商的名單。
拿到名單之後,當然就是篩選,現在這個時節,雖然英雄很多,發國難財的小人也不少,這份名單中藏著大量的騙子。
遠景又組織人手開始排查,動用關係核實,一頓騷操作後,從幾百家公司里成功篩出了不到十家確實有設備的真供應商。
你以為有貨就夠了嗎?
嘿嘿,非常時期,各種套路和大坑等著你呢。
遠景本來也以為自己找到真供應商就萬事大吉,萬萬沒想到,碰上了「超售」。
「超售」是航空業用的比較多的名詞,就是說賣出比實際座位數更多的機票。
現在一些口罩設備供貨商也玩起了相同的把戲,一台機器賣五六家,定金交了根本不能及時交貨,想要?排隊排著。
你催?催就找別家去,不給你了。退款?什麼退款?
遠景的解決方案是:資源互換。遠景被拖延交貨後迅速改變了思考模式,你是供應商,我弱勢,那我變成你的供應商不就行了?
口罩我差得遠,但你是機械製造業,我一個在全球佈局產線的清潔技術企業,就不信你沒有缺的資源。
這麼一詢問,果然,現在到處都缺資源,造口罩機的也缺少鈑金件、機加工件等這類「二級原材料」,通過資源交換,遠景的優先級就變高了,成了供應方的供應方。
接下來直接派出監造人員入駐供應商工廠,一路監督進度,痛快的從供貨方那里拿到了設備。
那麼問題來了:設備倒是有了,無塵車間你上哪里搞?
對面長嘆一聲:對,我們風機廠確實不需要無塵車間。
但!是!一年前遠景剛好完成了對尼桑旗下動力電池公司AESC的收購,動力電池產線也落地中國。
電池這種東西,任何雜質混進去都是未來觸發短路的「定時炸彈」,無塵車間是動力電池生產的標配。
也就是說,從無塵車間的設計規劃到施工建造,遠景也輕車熟路了,命運就是這麼神奇。
我伸出手指數了數,設備、車間都有了,就差原料了,這個也不用問,一開始查資料的時候就看到了,遠景的口罩廠建在無錫,無錫是什麼地方?
國內紡織業基地,遍地紡織廠,原材料肯定不缺。
想了想,只能問:你們從沒有過生產口罩的經驗,品控方面有把握嗎?
內部人員笑了:你看我們的電池,全球有50萬輛電動汽車都在用,9年來從沒出過重大事故,這樣的品質管控,對醫用口罩來說,你覺得夠嗎?
不夠的話我們還現場找獵頭雇了一支口罩業的顧問團隊,你覺得夠嗎?
就這樣,這個看起來和口罩完全沒有關係的路人甲,硬是搭起了一間擁有4條醫療口罩生產線,1條N95口罩生產線的口罩廠,日產口罩10萬個輕輕鬆松。
沒原料,沒設備,沒有直接供應商,無現成無塵車間……
頂著這麼多的挑戰,遠景靠著強力的行業學習能力和運作效率,硬是在15天內建起了自己的口罩廠。
神奇指數:玄幻天尊
代表企業:遠景科技集團
關聯度:0
行業:清潔科技
相關技術:0
8
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
在困境到來時,中國的企業主展現了驚人的團結和責任感,冒著各種風險強行撐起了各類醫護用品的生產。
預計在半個月後,口罩的產能完全釋放出來後,每天將有接近2億個口罩投入市場,緩解國內醫療防護用品的燃眉之急。
與此同時,各種相關的醫療用品也在各個公司的努力下成批的走向前線,酒精、防護服、口罩帶子、護目鏡,上下遊所有的企業都在行動,在支持這一場戰役。
未來它們或許還會火力全開,支援國外,承擔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
以前我看到有人講,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人民那無窮無盡的智慧,靠這些別出心裁的智慧我們永遠能找到辦法,去解決那些看起來無解的問題,去創造最令人驚嘆的一切。
這種智慧不僅僅限於尿不濕和鞋廠聯手造口罩的奇思妙想,更體現在一種「不管你覺得我怎麼不可能,我還是一定要做給你看」的傲氣之中。
只要這些有責任感的企業挺身而出,疫情就不再可怕。
只要人民還未放棄,就必然能創造前人未曾想過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