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beebee公園
微信id:wastepark
作者: beebee
前兩天,當小麗突然在微信上對我說,大英博物館竟然在快手搞直播時,我並沒有覺得訝異,甚至覺得有點理所應當。
因為快手本身是一座賽博人文博物館,你幾乎能在快手看見中國各個地方發生過的,或是正在發生的任何事。
所以這根本就是一場同行之間的交流。
看介紹,這次是大英博物館在中國的首次網絡直播。
十八世紀的漢斯•斯隆爵士並不知道,遵照他遺願而創立的大英博物館,會在二十一世紀登上一款名為快手的中國APP,並且會被200萬人在線圍觀。
這頗有些博物館特有的史詩感——當你開始記錄歷史時,你也就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事實上,大英博物館有800萬件藏品,全部瀏覽至少需要六十多年,考慮到直播間觀眾沒有那麼多時間,這次直播只是展示了一小部分藏品。
直播的講解員是常吉,老常他操著一口流暢的北京話,兒化音運用得如臻化境,是大英博物館的金牌講解員。
直播中出現了羅塞塔石碑,這是埃及館的鎮館之寶,就像去長沙不吃臭豆腐就相當於沒去過長沙,你去大英博物館沒看過羅塞塔石碑,就差不多等於沒去過大英博物館。
這塊石碑由三種語言書寫,語言學家通過這塊石碑,花費數十年的時間破譯了古埃及文,是解密古埃及文的鑰匙。
直播中也出現了帕特農神廟的雕塑。
這雕塑全球聞名,據說希臘最好的雕塑都在大英博物館了,所以讀懂古希臘的最好方式,不是去希臘,而是去英國。
而古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塑像做得像個美少女,但根據木乃伊復原,這位帝王的真實相貌,就跟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差不多。
這就是古人的PS技術。
中國館里幾乎都是大寶貝。
從康侯簋到唐三彩,每樣都是歷史書上曾記載過的狠貨。
我也第一次知道了唐三彩是死者用的玩意兒,這東西最好別放臥室,不吉利。
大英博物館記錄了世界的變遷,里面的每件藏品都是歷史碎片,你拼湊,於是你看見歷史,洞悉未來,這就是所謂的一葉知秋。
其實話說回來,大英博物館跟快手的這次合作是有靈魂共鳴的。
因為快手的無數個短視頻,就如同大英博物館無盡的藏品,它們都是人生百態的段落。
逛大英博物館跟刷快手沒有本質區別,它們所記錄的都是百樣人生。
快手上的每個人都是時代「收藏家」,記錄著生活的每個角落。
例如,年輕的90後小妹就會在快手錄下她養豬創業的日子。
今天是閹豬,明天就是接生,她上傳的既是生命輪回,又是個人奮鬥。
哲人們從中窺見了紛繁時代下的個體意欲,粉絲則是學到了創業養豬秘籍。
卡車司機們在快手上傳日常生活。
他們每天奔馳在國道與高速路,這似乎帶著點西部公路片的意味,但他們的路上沒有劫匪與大妞。
他們只是有時因為油費而哭泣,因為在路邊撿到一束野花而歡喜,這是只屬於他們的公路片。
他們值得被記錄。
在富士康工廠奮鬥的小哥,閒暇時候發佈自己的動態。
有時是工廠食堂有了鹵雞腿,有時是隔壁車間的女工多看了自己一眼,晚上他就打開攝像頭,錄下一段發人深省的感慨,然後沉默,像個普通的詩人。
他說他想起了村里的小美,工友們就為他點贊,好似大家都認識那麼一個小美。
鄉鎮青年們在快手直播相親大會,這里不像大城市中的酒精派對,不矯揉造作,不聲嘶力竭。
二十六未婚的男青年,只是抱著一箱小超市買來的牛奶,就換取了一段難忘的姻緣。
或是五十六歲的老嫂子,用一口靦腆的方言,得了一位大爺的心,煥發了人生第二春,最美也不過夕陽紅。
快手記錄了當代中國城鎮的戀愛脈絡,為社會學家搞研究提供了海量資料。
深山搭設電網的工人也在快手。
他們會在高空幾十上百米的地方作業,也會在衛生間里哼歌。
這些都是他們的生活,平凡而艱難,卻總是樂觀,時刻在等著一個出頭日,就像是史記中的一些奮鬥片段。
所以說大英博物館跟快手合作,就像是瞌睡遇見了枕頭,老乾媽遇見了東北大米。
這是一次歷史宏觀記錄與微觀敘事的碰撞,大英博物館是宏偉的,它記錄人類的足跡,帝國的毀滅,以及文藝的復興。
而快手則是生活的旁觀者,你怎麼樣,快手就怎麼樣,這里沒有濾鏡,你上傳,你就是記錄者,同時你也變為了藏品。
下次再刷快手時,請多留3秒用來思考,因為你看到的是生活,是正在發生的歷史,這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