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英國那些事兒(微信id:hereinuk)
還不到早上11點,北京三里屯的LV店門前已經擠了很多人,可不是因為什麼當季新款。
這位外國帥哥出現了,他擺攤的位置都是名店門口。
▲在Burberry門前
▲香奈兒門前
▲MaxMara門前
這個外國小夥子竟在奢侈品店門口擺攤,高顏值,很有型,霎時間成了奢侈品店門口的風景線。
目測「花癡」的人群還在增多。
▲在miumiu門口整理著什麼
▲Dior門前都毫無違和感
他叫Sam,今年28歲,從小學到高中,全家跟著石油勘探學家老爸,到過荷蘭、蘇格蘭、英格蘭、美國德州、科威特……旅居在不同的國家和城市間。 他還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特優畢業生。畢業後,卻不留在美國進名企,賺高薪,跑到帝都各處擺地攤。
但!是!他很謙虛的說,他並不是今天的主角,而「主角」還在接下來的故事裡。
「嘗試不同的生活,幫助有需要的人」
Sam家裡不是很有錢,但從初中開始,每個暑假父母都會帶著他參加教區的活動,到墨西哥境內扛著木料當建築工人,或者去給無家可歸的窮人蓋房子。從那時起,「幫助有需要的人」就成了Sam最樸素的價值觀。
大學時期的Sam,考入全美Top4的哥倫比亞大學,同時選了經濟學和東亞研究兩個喜歡的專業。
「我閒著也會看看唐詩宋詞、孔子、孟子、紅樓夢和韓寒什麼的,很能體會中華文字之優美。」
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學中文,Sam很有天份,經常被老師誇獎,研究中文的興趣就更濃厚。
2010年,學霸Sam以優等生身份從哥大畢業,拿著雙學位的他,本來完全可以進入頂級咨詢公司,每天西裝革履,出入高級辦公大樓,做著讓人艷羨的高薪工作。
然而,並沒有!他一畢業就成為洋老師,來到了中國雲南最偏遠的山村當教師。
這,就有了後來的故事
從繁華擾攘的紐約,一下子轉換到封閉的鄉村學校,供電不足、生活設施落後,免不了諸多不適應。
但Sam鄉村教師生涯最大的挑戰,還不是這個。
卻是他這個比學生們大不了幾歲、聽不懂當地方言的外國大男生,在調皮孩子的眼裡完全沒有老師的威嚴。課堂上,山裡少年們根本不服管,甚至抽煙、打架、喝酒都有之。
起初是有點不解,但越來越久的教學中,Sam與同在這裡支教的波士頓大學畢業生Andrew,才慢慢發現事情的真相。
「淘氣的學生不好好上課,實際上是因為看不清楚黑板的字,只能裝模作樣的在本子上亂寫亂畫,根本不是在記筆記,才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原來,在雲南當地農村,根本沒有條件讓孩子們去醫院定期檢查視力,再加上家長們的認識盲區,或者特別貧困的家庭配不起眼鏡,城裡人不覺得算事的近視,卻困擾了約3000萬中國農村兒童。
一個無法看清楚書本的孩子,又怎能看清楚自己的未來?
隨著他們課業的繁重,近視嚴重影響學習,有的孩子甚至會因此輟學。
Sam和Andrew商量決定,攻克這個難題才是當務之急。
當時是2012年了。一個純公益組織「點亮眼睛」就這樣悄然誕生,Sam和點亮眼睛的創始人Andrew齊心協力,為貧困地區的農村學生,提供免費的視力檢查和健康教育,免費配制近視眼鏡。
剛開始很艱辛,但是現在看過來,竟也特別意味深長。
在這四年的不斷努力之下,「點亮眼睛」就已為超過11萬雲南農村兒童,提供視力健康知識培訓和篩查,無償為有需要的學生捐贈超過16000幅眼鏡。
認真做起事來,時間總是很快,教師期滿後,苦了兩年的Sam卻沒有功成身退回美國,而是來到北京,一邊工作賺錢養活自己,一邊繼續「點亮眼睛」的公益項目。
其實,可以想像在中國現在的公益環境下,Sam和Andrew兩個沒錢、沒經驗、沒有名氣的外國年輕人堅持到今天,是多麼的不容易!找到捐助者難,贏得信任難,不吃虧上當更難!
所以,「點亮眼睛」受騙了。
「2014年,成都的一家新加坡公司承諾贊助「點亮眼鏡」,我特地請了醫生幫孩子們檢查視力,也配合了該企業拍攝了自己產品的宣傳Video,企業老板卻說改主意了,一分錢都沒有給我們。」Sam雲淡風清的講了這段受騙遭遇。
那一年裡,對於已辭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公益事業的兩個年輕人,已然說不清是怎麼東挪西湊找到錢,付給醫生檢查費用,又是怎麼費勁周折找到新的贊助商,才勉強挺過來的。
即使這樣,Sam和Andrew也從未放棄過他們對孩子的承諾。
到了2015年,在他們一次次的不懈努力下,項目資金總算能從為數不多的幾家基金會支持者,以及面向公眾募捐活動中艱辛籌得。
「這些事給我們敲響警鐘,必須尋求公益模式的改變」
單純依靠企業的捐助來做公益,是難以持久的,Sam說到,「記得美國有個牌子叫Toms,就是買一捐一的消費模式,所以,我們為什麼不可以給「點亮眼睛」創建一個產品?」
說幹就幹!但是一窮二白,怎麼幹?
「一共就3、4個人的小團隊,我們就在北京工體附近借了個地下室辦公。記得2015年夏天的一場暴雨後,地下辦公室已經被各種淹死的動物屍體,熏得只剩一股股腐臭味,雖然被發現後及時清理出去,但味道經久不散,最終我們實在受不了,才搬出已經待了快一年的地下室,特別不好意思擠到朋友的公司裡。」
而這個全新的產品,就是在故事開始前的——太陽鏡公益潮牌Mantra(意為信念、使命)。
「每賣出一幅太陽鏡,就為一個有需要的雲南貧困兒童捐助一幅近視鏡,並建立了追蹤系統,讓購買者可以查詢到每一次捐助。」這是Sam的承諾,也是Mantra的信念和使命。
提到做產品,從設計到選材雖然很異常艱辛,但是Sam不願多提。
輾轉反覆,走了好多彎路,到了2016年整整晚了一年,才有產品可賣。
他更希望大家把重點關注到「Mantra公益潮牌」所帶來的創新努力,以及買一捐一的社會使命上。因為我們真的可以通過簡單的行動,為更多的孩子帶來切實的改變。
就在這幾天,他們又在潮流聖地三里屯,不遺餘力的行動起來。
為「買一捐一」多說幾句話,多做幾件事,也許,曾經只熱衷潮流的你,就會偶遇,再巧然加入到Sam的隊伍。
是的,他們需要你的關注。
「點亮眼睛」需要Sam這樣的「家人」,需要更多他這樣的引路人。
也許從此刻開始,每買到出一副Mantra墨鏡,你也會就很開心又有一個孩子可以看清黑板,日子過得又充實又快樂。
下一位蹬著三輪、騎著自行車到熱鬧的地方擺攤,給行人們介紹自己的品牌,解釋買一捐一的含義的或許就是你了。
「越愛臭美,越愛這個世界!」
Sam一直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從來沒改變過他的初心。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去不斷堆積一點點的小美好,改變世界,其實可以很簡單。
也許我們能做的不多
但行動終會有所改變
mantra官方微信號:findyourmantra
關注起來,用行動邁出善舉的第一步
微信號:herein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