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庫茨克,大雨後,摩托車隊在雲霧繚繞的路上行駛
文章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圖、文:秦斌
編輯:方迎忠、鄭潔
15天,不同國度的兩撥人,16輛摩托車沿著亞歐大鐵路,途經赤塔、烏蘭烏德、伊爾庫茨克、克拉斯諾雅爾斯克、克麥羅沃、新西伯利亞、秋明等俄羅斯的大城市,車隊最終到達葉卡捷琳堡,騎行五千多公里。
2016年6月28日一大早,摩托機車發出的轟轟聲震響了滿洲里的街道,路邊的行人紛紛駐足觀望,來自重慶哈雷摩托車車主會的16名騎手,身穿黑色的哈雷皮衣,腳鋥錚亮的哈雷摩托向滿洲里的海關大門騎去,拉開為期15天的北京至俄羅斯葉卡捷琳堡摩托車騎行活動的序幕。
●一名騎手經過美麗的貝加爾湖畔。
此次參加騎行的騎手,有餐廳的老板、工廠企業家、律師、射擊教練、大學教授,年齡最大的55歲,最小的25歲。雖然年齡不一,但此次騎行讓這一群人再次走到了一起。
55歲的騎手石崗,在重慶一家公司工作,他說,當他跨上摩托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一樣,不分年齡職業,長途騎行非常的艱苦,再艱難的行程都要堅持、不掉隊,否則就是失敗者。
俄羅斯方工作人員阿力克謝,是一名有著滿臉大鬍子的哈雷騎手,負責後勤。他是俄羅斯哈雷摩托黑熊俱樂部的成員,也是一位手工藝人,俱樂部很多的項鏈飾品都是出自他手,同時他也是一名貝斯手,經常和樂隊在酒吧演出。他開著一輛拉著拖鬥的皮卡汽車,以確保摩托車出故障後行程不受影響。
尼古拉開著一輛小轎車,負責牽引帶路,控制車隊車速,保證行駛的道路安全。尼古拉曾在俄羅斯緊急救援部隊服役,目前是一名汽車機械師和吉他手。
●騎行的第8天,中午時分,騎手躺在路邊休息,翻譯娜沙在一邊有些擔心當天未完成的幾百公里路程。身為中文老師的娜沙在瀋陽待過一年多學習中文,是此次活動的惟一一名女士。她講著一口流利的中文,車隊的吃喝住全靠她來安排。
不同國度的兩撥人,16輛摩托車沿著亞歐大鐵路,一路前行。
五千多公里的騎行,隊員們要在15天內騎到葉卡捷琳堡,除去路上修整兩天,隊員們平均每天要騎行近500公里才能準時到達目的地。一天三場雨在遠東的沿途上,是經常的事。
車隊一路向西,前方隨時可能一片烏雲飄來,帶來一場傾盆大雨,等走出烏雲,馬上又是藍天白雲。騎手們一路上雨衣脫了又穿,穿了又脫。
沿途的大多數地方,車手們在樹和草原的伴隨下一路西行,公路旁除了草原就是樹,偶爾也看見一片麥田。
路途中,時而有當地人從草原中采摘來野生的草莓沿途出售,500盧布一小桶。穿著藍格子裙子的俄羅斯女孩在路邊草地上屈膝而坐,旁邊放著一籃草莓,仿若即將參加宴會的小公主。
● 赤塔,晚飯時間,騎手佘國慶與當地居民一起跳舞。騎手佘國慶曾經是一名射擊教練,大家都叫他「少校」,他的胸前掛滿了騎行公里數的紀念徽章,這次出行他是車隊的安全官
每次進入城區,中俄雙方的騎手都停車修整,換上整齊的衣服,從後備箱拿出雙方的國旗,用桿子綁在車後。
隨著摩托車的轟鳴聲,旗幟在車尾隨風飄揚,路旁的市民不時回頭張望,微笑著打招呼。
進入伊爾庫茨克,美麗的貝加爾湖畔,3名當地的摩托騎手加入騎行隊伍,一路上休息時或是交流車技,或是開開玩笑。
翻譯官不在的時候,雙方都拿著手機打開翻譯軟體,回答彼此的問題。在美麗的貝加爾湖附近的安卡拉河河邊,熱情的俄羅斯騎手邀請中國騎手湖邊晚餐,欣賞安卡拉河的美麗。
●從伊爾庫茨克到泰舍特的途中,一場大雨後,騎手石崗用力擰乾被打濕的衣服
15天的騎行,途經赤塔、烏蘭烏德、伊爾庫茨克、克拉斯諾雅爾斯克、克麥羅沃、新西伯利亞、秋明等俄羅斯的大城市,車隊最終到達葉卡捷琳堡,參加在此舉行的第3屆中俄博覽會。
前來參加博覽會的中俄參會者,紛紛前來與騎手和摩托車合影留念,讚美車隊的勇敢行為。
●葉卡捷琳堡,中俄騎手在亞歐紀念碑前留影,慶祝騎行圓滿完成
●貝加爾湖附近的安加拉河邊,幾名俄羅斯姑娘騎著馬在玩耍
●伊爾庫茨克,車隊即將出發,一名小女孩騎在摩托車上與中國騎手合影
●從新西伯利亞到奧姆斯克的路上,一隊騎自行車的俄羅斯人與摩托車隊相遇,互相打招呼
你可能會有興趣:
>雙子城,中俄邊界上隔江相對又最近的兩個城市,多年來中俄混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中國大陸,汽車的業配文怎麼寫?開車到呼倫貝爾,一路到中俄邊界!
>三個男人一輛老爺車,一路向西起自河北,過山西、四川、青海到西藏,跑了8600公里。
微信號:People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