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一條
微信id:yitiaotv
作者:倪蒹葭
數據來源:騰訊,新冠肺炎疫情實時追蹤截至2月3日早上7時,全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16615例,武漢確診個案5142例。
根據1月31日湖北省疫情新聞發佈會,截至30日24時,武漢地區共有6萬餘名醫務工作者參與救治;共有42支醫療隊支援武漢,醫護人員4599人。
▲武漢123車隊志願者司機
封城之後的武漢,交通系統停運,
很多醫護人員只能步行或騎車上班,
一線醫護的防控物資供應也非常緊張,
不忍看到抗疫鬥士的艱辛,
這個城市里最普通的市民行動了起來。
平時的工人、學生、白領、做小生意的,
頂著瘟疫蔓延的壓力,自發成為了車隊志願者:
免費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
或者想方設法地拉來緊缺物資,
送到一線醫院、社區。
▲運送物資,武漢青山區車隊志願者何景林供圖
志願者們的防護裝備非常基礎,
有時忙起來,從早到晚連軸轉,
沒有人收取分文報酬。
一條通過武漢的讀者們了解到這些人,
最早我們聯繫上武漢123車隊的黃曉民隊長,
和武漢青山區志願者車隊,
他們又推薦了身邊印象深刻的志願者們,
「有個90後的小夥子,到處都看到他的身影」,
「你一定要好好採訪下搞物資的老武,
雖然只認識幾天,我是真佩服他……」
約訪這些志願者十分困難,
因為他們大部分時候在路上,
結束工作經常是夜晚,有時電話採訪了一會,
他們就抱歉地說,又要去接醫護人員或者送物資了。
▲車隊志願者拍攝的「武漢加油」
一位車隊的志願者說,
「晚上接到了一個爺爺,
72歲,軍醫返聘回社區醫院,
他早上走兩個小時的路過江上班。
他說對打贏這場仗很有信心,
他不怕。所以我也不怕。
回家路上看到亮了燈,武漢加油。」
武漢123救援車隊
▲車隊隊長黃曉民接了一位剛值完24小時班的護士
「我們每天接送約200名醫護上下班」
黃曉民
38歲
職業:商業地產 市場推廣
疫情時期:武漢「123救援車隊」隊長
1月23號武漢封城之後,我組建了一支123救援車隊。
因為現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開車送醫護人員上下班了。
從公司到我家,會路過4家醫院,封城前幾天,我就經常看到有一些醫護人員下夜班後攔車挺困難的。
當時我想其實我可以順一腳。
▲黃曉民1月23號手寫的接送牌子
23號這天,武漢的交通系統停運,我很快想到他們要怎麼上班?
當晚就在微信上建了一個「武漢醫生出行互助群」,找同事同學一起做司機志願者,然後越來越多陌生人加入。
▲123車隊的女孩志願者司機
現在車隊已經有90多個司機,最年輕的是97年出生的小夥子,1/10是女司機。
我們每天接送約200名醫護上下班。
取名「123車隊」是因為封城的日期,也因為「1、2、3!」像一個開始行動的信號,速度比較快。
後來我們發現和武漢話的「管得寬」挺諧音。
23號夜里我就接了一單,一開始沒有帽子和護目鏡,我戴上泳帽泳鏡上陣了,後來一個年輕護士送了我防濺面罩。
好在我的微信有1000多好友,朋友圈發了之後,信息就傳遞出去了,來自全國的志願者給我寄來一些防護服、口罩,還有武漢一間小便利店,他們進到了84消毒液的貨,專門為我們留了兩箱。
我們可以說是「開局一台車,裝備全靠撿。」
我們每人每天接3-5單,我最多的一天接了10單,早上6點多出門,晚上7點多回到家。
一般都是帶些幹糧在車上吃,不敢多喝水,上廁所很不方便。
一位62歲被返聘的老醫生告訴我,在我們車隊接送之前,他要騎2小時15分鐘的自行車上班。
很多護士其實都是95後的孩子,一個96年在ICU值班的護士,早上7點鐘下夜班,上了我的車就睡著了,幸虧我知道她住在什麼地方。
一位醫生請我們去接他的父親,他父親也是醫生,他們要去不同的醫院服務,他沒法照顧到父親上班。
▲微信群中拒絕收取報酬
為了防護,我們要求醫護和司機盡量少交談,而且大家都是陌生人,車上總是很安靜。
我等紅燈的時候會跟他們講一下話。
我問過一個護士等疫情過去,她最想幹嗎?
她說想好好喝口水,再睡48個小時。
一位年輕的協和醫院護士,她也不是屬於呼吸科、感染科,但她說等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好,她要主動請纓過去前線。
很多醫生護士下車的時候,直接丟下100塊現金,或者微信上發紅包,我們都是不收的,有時候我還會倒給他們紅包。
我的太太在封城前,就帶了1歲多的孩子回黃石老家過年。
我微信告訴她想要做車隊,她先是沉默了幾分鐘。
然後我就給她講了很多醫護人員的狀況,工作了一夜還要等班車,而且大醫院才有班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沒有……
後來她就給我回:你去吧,保護好自己。
▲123車隊志願者
有些司機是瞞著太太出來的,我的同學讓我發朋友圈千萬不要提到他,他是跟太太說是出來打麻將的,麻將搭子都很健康,或者說去釣魚。
昨天有一個單,是要從武漢八醫院去江夏,全程30公里,剛看到我還擔心這個單沒人接,但很快就有司機說:沒人去,我去!
我們群除了司機,還有20個後勤志願者,他們每天搜集醫護和司機的出行信息,協調物資,想辦法把捐助的物資送進來,經常從早上忙到凌晨一兩點。
▲志願者拿著車隊隊標
我現在和父母住在一起,家里就是一個物資中轉點,我們收到了捐助的300個口罩,300件防護服,但網友募捐的1000個護目鏡還卡在路上。
我是給志願者分發物資的人,檢查好他們的3證1單(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保險單),就發物資。
每個人戴著口罩,互相也不認得,大家都很少話但動作迅速。
朋友還為車隊設計了隊標,後勤志願者打印好,大家分頭去取,貼在車子擋風玻璃下方,交警看到我們的標誌,就會放行。
我們身邊的故事就更多了,有一對新婚夫妻,才裝修好的婚房就在後湖中心醫院附近的小區,他們把新房免費給醫護人員住,連一點押金都不肯收,這個事我覺得自己都做不到。
▲黃曉民的朋友圈
為了要通風,我們的車窗一直開著,武漢清晨特別冷,經常是零下1℃,而且司機都穿上防護服和手套,很容易流汗,所以我們20%的司機現在都有感冒的症狀,我也開始咳嗽了。
28號是疫情爆發期,武漢新增了800例確診,我感覺到壓力特別大,哭了兩回,因為車隊是我發起的,但我沒法為志願者的生命安全負責。
所以我就寫一個倡議,我們從1月29號開始,暫停接單。
當我們能獲取en14126type4級別以上的防護服,和N95口罩,如果城市還需要我們,我們會繼續接送醫護人員。
▲往醫院送緊缺物資
但實際29號之後,我們車隊並沒有停止,主要是幫忙往一線運輸物資。
我也通過朋友想方設法地購買了一些。物資真的非常緊缺,我把非醫用的護目鏡都送去了,醫生發消息說哪怕是一塊玻璃都要。
▲武漢醫護在自制防護面罩
1月30號下午4點,我接到10箱酒精,發了朋友圈後很多醫生護士來找我,都說需要。
有個八醫院的醫護也來找我,我奇怪問你們八醫院不是主要做肛腸科嗎,他說現在也是定點醫院了。
然後發來一張圖,是他們醫生自己動手,用文件夾做防護面罩。
我看了這張圖繃不住了,大哭。
我壓力是山大,一方面怕志願者生病,怕自己家里人生病,另一方面怕醫護資源不夠。
等到疫情過去的那天,我最想見我的家人,抱抱親親孩子。
我在武漢送緊缺物資
「我每天睜開眼睛第一件事, 想的就是去哪搞物資」
武耀光 33歲
職業:文身師
疫情時期:為武漢籌集、運送物資
我是中國文身協會湖北分會的會長,陜西人,娶了武漢媳婦,在武漢生活了多年,平時開一間文身工作室。
文身師的職業挺尷尬,很多人覺得是不良分子,所以封城之後,「青山區疫情防控志願隊伍」接受我的報名加入,我還挺高興。
▲武耀光報名青山區疫情防控志願者
我很快就發現醫護和志願者雙方都非常缺乏防護物資,1月25號在中國文身協會會長天佑老師的支持下,我向協會中全國各地的文身師募集資金,第一次就籌到了77250元,我自己也捐了1萬塊。
這些錢全部都用來購買緊缺物資。
買物資主要有幾個渠道,去找武漢周邊的一些口罩生產廠,不過現在大部分被政府接管了,這個也是好事。
還有大型志願者團隊的物資群,生產商會把他們的物資和合格證發進來,醫生也在群里,他們看了說可以使用,我們就購買運過來。
另外就是去找囤積了物資的二手商人。
▲運輸物資途中的中飯
買到物資之後,第一時間送到各個有需要的醫院科室。
一些物資達不到醫用標準,我們就捐給社區、志願者、一線記者、警察大隊等等。
比如給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分局送了N95口罩和護目鏡,因為分局的警察要去武漢七醫院駐守。
他們只有一些醫用外科口罩,防護服輪流著穿,根本不夠,我知道他們有些人已經疑似感染,在家自我隔離。
▲深夜幫忙搬運口罩到達中南醫院
▲第二天一早出發,採購消毒液
31號晚上,我和另外的志願者奔走在各個口罩廠商中間討價還價。
醫用規格的口罩是每個1.8元,一直2月1號凌晨,終於拿到了貨,連夜開車,凌晨2:40送了4萬個口罩到達武漢中南醫院,我還買了幾萬個單價1.25元的口罩,可以給非一線的人員。
這晚回到家找個沙發就躺下了,睡了3個小時,2月1號上午又去仙桃採購,買到了500斤酒精,50斤消毒液,給武漢一六一醫院送了15斤酒精,20斤消毒液,給三醫院、金銀潭醫院送……
又去了各個社區發放,到了現在(採訪是在2月1號晚上9點多進行)已經全部發空了。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給每一個醫院送東西對他們來說都是雪中送炭。
醫護對我也很好,給我塞小瓶的消毒液,只允許我站在大門外頭等他們過來拿,醫者父母心。
▲武耀光和領導商量醫療隊物資採購
因為我是地道的陜西娃,看到陜西醫療隊來了就很激動。
29號我去他們酒店看看有什麼能幫上忙的,雖然住在酒店,但生活用品也還是有顧及不到的地方。
我和醫療隊領導商量,看他們缺什麼,採購了洗衣液、盆、眼藥水各種東西,給他們送去。
這幾天通常是凌晨4點睡覺前,把送的物資做一個清單整理,早上7、8點醒來就開始找物資,中午的時候買到物資,聯繫需要的醫院、社區開始送。
其實我自己都沒有駕照,全程是車隊的志願者跟我一起運送,這些武漢的本地人讓我很感動,能看到武漢非常團結的一面。
我每天早上扒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想今天去哪買物資,再送哪些醫院,做夢買到了口罩都是要笑醒的。
現在我們的物資車停在路邊上,你打電話來我們正好休息一會。但要先講到這里了,群里說有30斤的酒精,我們要趕緊出發去買回來。
▲給醫院送護目鏡(左二是李峰,左三是武耀光)
「我幫老武開車送物資,醫生收到當寶貝一樣」
李峰 27歲
職業:個體戶,在武漢開紫燕百味雞加盟店
疫情時期:志願者司機
疫情爆發之前,我因為不知道情況,還跑去旅遊了,1月19號在湖北神農架滑雪的時候摔裂了右邊的肋骨,21號回到武漢看見新聞開始報道,我就想著能做點什麼。
封城之後,一個開滴滴專車的朋友說政府會給每個大型社區配2-3台車,去做司機的話800塊錢一天,問我要不要去。
但我不想做這個,我加入了兩個志願者的群,一個是專門接送醫護人員,一個是和老武(武耀光)接送物資。
▲志願者李峰
因為肋骨骨裂還沒修復,我開車久了就會疼,所以跑不了武漢市外,也不能搬運重物,只能在武漢市區內多做一些。
物資真的非常緊缺,1月30號下午我和老武去給青山區兒童醫院送了15個護目鏡,因為那有一批醫生要上前線了,醫生看到都當寶貝一樣,太高興了,還拜托我們再去找一些酒精。
▲還有武漢市民志願為醫護人員剪頭髮
接送醫護的志願者群目前有357個人,大約1/4是司機,其餘是醫護,他們會在群里發出行的需求,但是積極在接單的司機可能只是5、6個,如果路程遠的單子回應就更慢了。
1月28號我去江夏接了一個年輕護士來青山區的醫院,來回60多公里,預約單幾十分鐘都沒有人響應,我就接了,她是回家搬生活用品的,因為醫院幫他們找到了酒店住。
1月29號送一個發熱門診30多歲的護士回家,她讓我在樓下等一等,她拿趟東西又要去醫院。
因為自我隔離,她和女兒在家都不能見面。
醫護都沒有自己的時間,坐上車之後都是馬上能睡著的狀態。
▲李峰晾曬一下裝備
剛開始,僅有的防護就是跟朋友拿的3個N95口罩,每一個消毒過之後重復用,能用3天,今天拆了最後一個口罩,發朋友圈求助之後,有人願意再給我1個,又可以用3天。
我和老武買到的防護服因為數量少都給醫院了,自己一個也沒捨得留。
我在家里面也是自我隔離,回家先要全身消毒,媽媽做好飯,等他們吃好回到房間之後,我再拿一次性筷子出來夾菜,回自己房間吃。
開車的時候,我主要想著下一個要去哪里,最好是一直在路上。
這件事把我的生物鐘也治好了,平時我都是睡到10點多,然後去自己店里看看,但最近每天6點就起來了。
現在是晚上9點半,就先說到這里了,我一會還要再出門去接兩個醫護,10點鐘一個,12點一個,明天早上6點多還要去接一個住在漢口的,路程挺遠。
我在接送醫護,也在替好友找床位
▲青山區車隊志願者李耀星
「其他志願者看著我和小孩一樣, 就問我多大,我說是99年生的」
李耀星 21歲
職業:武漢的大學生
疫情時期:青山區車隊志願者
我家在武漢青山區,也在武漢念大學,半年前拿到的駕照。
看到青山區團委組織志願者的消息,我就報名了免費接送醫護人員。
爸媽一直都是擔心的,出門之前,媽媽會看著我戴好口罩,給我噴酒精。
我爸爸是退伍軍人,有現在很需要的A2駕照,他也很想參加,但因為有些感冒,就自己在家隔離。
▲李耀星拍攝的車窗外
記得1月25號接了第一個單,是一個在武鋼總醫院值完班的護士,晚上9點下著小雨,她說幸虧我願意來,否則她就要冒雨走到大道上去看有沒有車。
早上7點接了一位97年的護士,她下車給我發消息說「特別想給你買份早餐,又怕耽誤你時間。」
這樣簡單的溝通讓我覺得很溫暖。
最忙的一天是去蔡甸區倉庫接物資,有一千箱水、口罩手套等等,搬運的時候,其他志願者看著我和小孩一樣,就問我多大,我說是99年生的。
▲李耀星拍攝的車窗外
一個40多歲的女醫生,封城之後,她要騎40分鐘自行車上下班。
我接她的時候,她特意帶了酒精、口罩、連花清瘟膠囊送給我。
後來我大學室友的媽媽出現疑似感染症狀,在家自我隔離,但哪里都搞不到消毒的,我就想到了這位女醫生,她得知後,把自己家的酒精勻給了我們。
▲李耀星和大學室友的聊天記錄,分頭打武漢醫院電話
1月27號,室友的媽媽更加嚴重了,室友買了制氧機,他媽媽不得不依賴氧氣呼吸,不能間斷,雙唇發烏。
1月29號,他們接到社區辦的通知,在漢陽醫院做核酸測試,護士告知6小時後可以拿到結果,但之後沒有接到任何通知,一直都沒有確診。
室友的媽媽30號出現昏迷狀況,送到漢陽醫院搶救,人是穩定了,但是被告知無法住院。
他和爸爸跑了10多家醫院,沒有一家能夠辦理住院,現在他和爸爸都已經出現了感染症狀,因為家中還有14歲的妹妹,他和爸爸都不敢回家,就睡在車上。
1月31號凌晨兩三點,我和室友分頭打遍了武漢所有醫院的電話,也沒有用。
▲李耀星拍攝的車窗外
我室友的情況在武漢不是個例,還有特別特別多。
接送醫護人員的路上,我車里一直循環著張國榮的歌《同步過冬》,「一個人拿傘,風會特別猛,同步過冬,一起對付寒風……走過寒冬,擁抱成功,改天想起這次不算凍。」
希望真如歌詞結尾,「悲傷的偏不要給說中。」
特別鳴謝:武漢青山區車隊志願者何景林先生對採訪的幫助
▲火神山醫院掛牌,圖片來源於網絡
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掛牌,並於今天開始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這標誌著抗擊疫情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武漢封城的十多天裡,普通市民身上的人性之光讓人動容,他們被生活蹂躪又不卑不亢,一樣遭受挫折又努力發光。
一條堅定地和大家站在一起,見證這些普通人的偉大,持續記錄疫情中微弱而溫暖的光。
我們期盼著2020年春暖花開的那一天,期盼著疫情全面結束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