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經博主老蠻:中美第一階段協議條款詳解

2020年1月16日,中美簽署第一輪貿易協議。

中美政府都公佈了協議全文供大眾下載。

中方提供了中英版本。

美方暫時只提供英文版。

其中美國提供的英文版有96頁,中國提供的英文版有85頁。

連結如下:

>中國提供的中文版

>中國提供的英文版

>美國提供的英文版

以下內容作者是人稱「老蠻」的知名財經博主。

老蠻早期以「蠻族勇士」這個名字闖出名號。

對中國經濟一向持比較嚴厲的立場,被封過N個帳號。

持續取得老蠻新帳號保持追蹤,需要技巧,因為老蠻每一個重生的名字都不一樣。

來源:數據吐槽中心

微信id:datajoker

作者:槽點挖掘機(老蠻)

首先我要給出一個整體評價:這是一份長達88頁的協議,內容並不宏大,但是非常精細。

絕大部分的篇幅都用在了如何具體操作與落實上了,細致程度簡直是令人髮指。

這麽說吧,透過協議裏的文字,仿佛能看到美國的貿易官員手把手的教導中國的職業官僚,關於商貿管理領域的基本常識。

下面是對重點協議條款按先後順序的詳解,如果各位厭煩具體條款內容的話,那就只需要看每一節的最後幾句話即可,那是綜合評價。

(另外附上商務部官網發布的中文正式版協議地址:http://images.mofcom.gov.cn/www/202001/20200116104122611.pdf)

1、商業秘密條款。

除了雙方承諾加強對商業秘密的保護這種乏味宣言之外,在這個章節裏最有意思的一段,是制定了「舉證責任轉移」,被侵權人只需要初步證明自己的商業秘密受到了被告方的侵犯即可。

不再需要按中國現行法律的舉證規則進行完整充分的舉證,舉證責任就轉移到了被告方,被告方須舉證證明自己使用的信息並非商業秘密。

並且,侵犯商業秘密類的犯罪,也不需要以造成「重大損失」為構成要件。

這種遊戲規則,將會給我大中國的商貿活動乃至是金融活動,帶來非常深刻的變化。

各位,利用商業秘密獲利在我大中國司空見慣,比如股市的內幕交易行為。

長期以來,司法界呼籲對內幕交易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制度,由內幕交易嫌疑人證明自己使用的信息並非內幕信息,也就是並非商業秘密,但這種呼籲長期得不到司法系統的正面回應。

現在這個條款,恰恰就補上了我大中國的司法漏洞。

2、藥品專利條款。

其中絕大部分的條款內容,都是在教授中國的專利官員如何提升管理水平,比如藥品專利申請人無須一次性提交全部數據,可以補充數據;專利糾紛的早期解決機制以及快速救濟機制;專利有效期的延長機制等等。

這部分的內容屬於純技術性的條款,對中國專利類法規的修訂質量將會產生顯著的提升效果。

3、電商平台打擊盜版與假冒條款。

內容非常具體,包括:

中國應建立迅速的行動機制,在接到侵權投訴後,應要求相關商品第一時間下架,再進行查證;

如侵權投訴不成立,只要投訴人是基於善意,就應免除其責任;

對多次出現假冒盜版行為的電商平台吊銷經營許可等。

這些條款當然也是在教我們提升電商平台的管理水平。

4、對盜版與假冒產品的進一步打擊條款。

這部分的內容很有趣,有很長的幾段文字要求中方公開自己的執法記錄,細化到了每季度須在網上發布一次相關執法數據的程度。

此外的具體措施還包括:

簽約後三個月內我國就必須大幅度增加執法行動數量;

假冒盜版商品必須銷毀,主管官員無權批准這類商品進入商業渠道,也就意味著不能官方變賣;

侵權人所獲得的利益,須支付給權利人;

中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及國企必須使用合法軟件,並且會在簽約後7個月內進行第三方審計,審計結果還會公布在網上。

這麽說吧,如果這些措施都能落到實處的話,我國的相關監管部門會發展成一個非常強大的部門。

我國在打擊盜版假冒商品方面,此前長期處於政出多門狀態,工商、食藥局、質監局之間長期打架,這恰恰是我國打擊假貨力度不足的原因之一。

2018年這三個局合併成為了一個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然而目前也還處於名義上合並,實際上分別辦公的狀態,整合程度還遠遠不夠,還不足以承擔這份協議規定的監管責任。

接下來是不是有什麼質的改變,再看吧。

5、知識產權案件審理條款。

主要規定了兩個內容:

第一,從重處罰,能多罰款就多罰款,能判刑就判刑,絕不姑息;

第二,簡化對證據的形式要求,減少公證、認證程序,包括盡量減少領事認證環節。

這意味著證據要求放鬆,處罰加重,侵犯知識產權的風險因此劇烈上升,動不動就可能要坐牢。

6、技術轉讓一般條款。

技術轉讓必須基於自願;在任何情況下,中美雙方均不能強制一方向另一方轉讓技術;政府不得強制要求企業進行技術披露。

這裡比較有意思的是對政府權力的限制,不能強制要求企業進行技術披露。

這一條如果能適用開去的話,我國很多民營企業的老配方其實就能實現保密,不至於陷入惡性競爭之中了。

7、食品與農產品貿易。

這部分的核心內容就是確保我國大規模進口美國的農產品,包括乳製品、肉類、水產品、糧食、飼料、寵物食品以及農業生物技術等,內容非常多,也非常細致,足足43頁。

我舉其中一個例子來進行說明:寵物食品,中方認可美方關於寵物食品質量標準的規定,認可美方的安全監管體系,並因此取消對美國某些特定種類的寵物食品的進口禁令。

在進口報關時,對含牛肉成分的美國寵物食品,取消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取消檢測這一條讓我感慨不已,這種細致程度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事實上,針對這裡的每一種商品,都做出了這種細致的規定,連肉類出口檢測證書中存在列印錯誤如何補救都有規定,以確保沒有任何漏洞可以鑽。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為這些不同的商品有著不同的物理特征以及貿易上的特殊要求,要堵上漏洞,需要同時精通這些不同商品的外貿遊戲規則。

可以想見,美方談判官員背後,站著一個多麽龐大的專業團隊。

8、金融服務條款。

向美方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包括證券業務、基金業務、債券業務、期貨業務、保險業務;以及相對敏感的信用評級業務和不良資產業務。

開放不良資產處置業務目前不好評價,外資對這一塊的興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關鍵是這裡面的遊戲規則非常非常的本土化,就算放開了,外資是不是真的敢踩進去撈金,也說不準,說不定踩進去就炸雷的可能性還更高一點。

信用評級這一塊,倒是真是需要外資機構來狠狠的衝擊一把。

現在我國的地方債評級基本上都是胡說八道,企業債評級的可信度也低到令人髮指。

外資評級機構好歹不至於沒底線到現在這樣的程度。

9、匯率政策。

堅持匯率的市場決定機制,避免競爭性貶值以及明顯的匯率干預;

與匯率有關的金融數據須及時公布;

爭議發生時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與美國財政部長進行協商,協商無果參照爭端解決機制處理。

這其實就意味著一件事:人民幣匯率問題不再是自己的問題了。

10、中方擴大自美進口規模條款。

兩年內中方增加進口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重點是價值777億美元的工業製品,很明顯這是美方為了推動美國本土的製造業復甦而制定的條款。

對比起來,新增的美國農產品進口只有320億。

此外,最有意思的是新增進口524億美元的能源產品,比如天然氣和原油。美國現在居然已經是能源出口大國了,三年前誰能想到這一點。

11、爭端解決機制條款。

這一條的規定要很認真的看:首先是由雙方共同組建爭端解決辦公室,在爭端發生時,向該辦公室提出書面申訴。

被申訴方的代表需要迅速處理該申訴,在10天內給出回應;如果無權處理,需要在第一時間向上提交,由被申訴方指定有權處理的官員,在21天內予以處理。

如果還是無法處理,則由雙方的副部級官員在45天內進行磋商以達成共識。

如果依然無法達成共識,則轉由雙方的最高代表進行磋商。

這一次的最高等級磋商必須在30日召開。

如果最高磋商會議依然無法達成共識,則申訴方有權采取行動,包括停止本協議下的任何義務,直至退出本協議。

這樣算起來的話,爭議發生後,最多也就是100天左右,三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就必須要出結果。

否則被申訴方就有權單方采取行動,退出協議。

以上,就是這份第一階段協議的主要內容。

這裡還需要強調的是,協議中隻字未提此前加上來的關稅如何逐步減免的問題,預計美方將會根據第一階段協議的執行和落實情況,逐步予以減免。

此外,在這裡我需要給出我的一個整體看法。

就目前的內容來說,至少對我大中國的民營企業而言,其實也還算不錯。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擊盜版,把拼多多上的假貨都幹死,拼多多自己不幹就把拼多多給關了,這對具備創新精神的民企來說,簡直算是重大利好啊!讚!

下個階段的談判,涉及到的內容會更深,希望能談出對我大中國民營企業更好的條款出來!加油!

以下是部份微博粉絲對老蠻文章的評論。

老蠻的粉絲,立場都差不多叛逆。

以下是環球時報胡錫進的最新貼文:

有人在群裏罵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我問他:如果你代表中國談判,你會怎麽談?對方愣住了,一時語塞。

明擺著的,美方比中方實力強,中國打的是防守戰。

一些人對這個結果感到某種遺憾,我覺得是正常的。美國方面也有真實的遺憾。

但那些像美國民主黨罵白宮「屈服了」一樣罵中國「軟了」的那些國人,是另一回事。

我估計如果讓他們上陣,大概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一見美國人就跪了,對方怎麽說就怎麽是。

還有一種是拍案而起,我TM不跟你談了。

中國代表團與美國代表團談了13輪,世界上有什麼談判談了這麽久?一方碾壓另一方的談判會是這樣?

而且是美國兩大要員與中國的一個談,最後美國的總統和中國的副總理簽字,咱不能說這怎麽樣了,但如果有誰懷疑中方的尊嚴,硬說達成協議是中國單方面上趕的事,是否有點太缺心眼了呢?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