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文 / 台灣經濟究竟怎麽樣?

2020台灣大選過後,本文火了。

內容論述和主旋律不太一樣,比較少見。

1月14日晚間,已經遭到刪除。

來源:房東經濟學

微信id:SEALAX

作者:房東的ID

簡介:本文作者的微博是《洛杉磯房東》,財經博主,粉絲80萬

這些天,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受到了廣泛關注,結果對我而言並不意外,不過我們這篇文章不談政治主題,而著重聊一聊台灣經濟。

近年來,兩岸同胞彼此間存在一些誤解,例如我們高頻度和大範圍地聽到一些說法,這些說法表示台灣經濟已經完蛋、沒有大陸遊客就民不聊生、台北生活不如縣城等等這類說法。

而台灣也有嘉賓發表雷人言論,說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

不過台灣這種遍地民辦媒體而且又缺少審核的地方,嘉賓水平自然也參差不齊,對於這些千奇百怪的節目,觀眾大都采取一笑而過的態度。

台灣經濟究竟怎麽樣?

下面我們就從多角度來看一看。

GDP的兩種衡量方法:名義值和購買力平價

在聊介紹台灣經濟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兩種GDP的衡量方法,一種是nominal(名義值),另一種是PPP(購買力平價)。

名義值很好理解,就是這個地方全年的經濟總量的數值,比如中國在2018年GDP總量為13.37萬億美元,美國為20.50萬億美元。

但有時候按照匯率計算出的GDP總量會失真,比如一碗牛肉面在中國只需25元,但相同分量和品質的牛肉面在美國則需要15美元,同樣的勞動和產出,一邊給美國貢獻了15美元GDP,一邊只給中國貢獻了25人民幣(僅3.6美元)的GDP。

所以另一種衡量方法就出現了,這就是購買力平價演算法,它考慮了當地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考察名義值,中國目前的GDP總量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二,但如果用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美國。

中美GDP對比(1960-2017),藍線為美國GDP(美國作為基準,名義值和購買力平價相同),紅線和綠線分別是中國的名義GDP和購買力平價GDP

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更能夠反映居民生活質量,這也是為什麼在同為人均GDP一萬美元的部分東歐國家,生活質量不如中國的原因。

說回台灣經濟,在1951年至1988年的三十七年間,台灣年均經濟增速達9.57%,1988年至2008年間為6.1%,2008年至2015年間為2.8%。

目前無論是國際國幣基金組織還是聯合國,對台灣的定義都是發達經濟體

在2018年,台灣人均GDP為2.5萬美元,這個數據已經足可支撐其發達經濟體的地位。

但更有意思的還在後面,由於台灣物價相對其他發達經濟體更為低廉,按照購買力平價,人均GDP則高達53074美元,這一指標高於日本(44227美元)、澳大利亞(52373美元)、英國(45705美元)、德國(52559美元)。

▲台灣經濟數據 2018

東亞四小龍(香港、台灣、新加坡、韓國)的確非常了不起,目前四小龍的人均GDP(購買力平價)全都超越了日本。

▲四小龍(灰色線為台灣)  VS 日本(橙色線) 1950-2014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2%以上、通脹率在1.5%左右、失業率只有3%出頭,對於一個人均指標已經很高的發達經濟體來說,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台灣的營商環境也位於世界前列,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台灣在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3,強於德國、日本、加拿大。

台灣產業

經過曾經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台灣地區培養了具有自身特色和競爭力的產業,目前這裡已經擁有高度成熟的產業結構,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比重分別為1.82%、30.16%、63.15%。

成熟不代表一成不變,台灣正投入大量資源推動七項產業(簡稱5+2)以推動產業轉型。

原本的五大產業包括亞洲矽谷、生物醫學、綠能科技、智慧機械與國防產業,後來加上高附加價值的農業與迴圈經濟。

他們希望這項計劃能帶動創新、創造高薪就業機會,並使台灣各地區能有均衡的發展。

台灣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半導體行業,目前,小小的台灣島貢獻全球三分之二的晶圓生產。

▲全球晶圓代工企業排行(2017)

以台積電為例,全稱為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它是全球最大的、同時也是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

不要覺得台積電是在幫ARM這樣的晶片設計公司或蘋果這樣的大客戶打工,台積電在半導體行業有非常高的議價能力,台積電的利潤總量大於20個ARM,台積電的凈利潤率(約30%)也遠超和蘋果(約20%)和華為(約8%)。

台積電在全球晶片代工市場的份額超過一半,華為就是台積電最大最重要的客戶之一。

在大陸晶片企業中芯國際只能量產14nm晶片的情況下,台積電早就實現了7nm晶片的量產,這是什麼概念呢?國產晶片只能夠支撐華為目前的中低端機型,如果台積電不再給我們代工7nm晶片,華為Mate30、P30等高端旗艦機也只能停產。

另外,台積電有望在2020年上半年首發5nm晶片,並聯合相關客戶在4月進行5nm晶片試產。

蘋果、高通、華為作為台積電重要客戶,將成為全球首批發行5nm晶片的廠商。

▲台積電官網相關頁面

台積電這家企業象徵了台灣的增長和創新,2015年台積電的股價是1994年的57倍、晶圓產量是1994年的39倍、總營收是1994年的44倍、凈利潤是1994年的36倍,而且其擴張趨勢沒有任何停下來的跡象。

▲台積電營收1994-2015(根據其財報數據,這一營收在後來的2016-2016也保持了兩位數增長)

在半導體行業要保持領先地位,就需要大量的研發,連年快速增長的營收和研發投入構成了良性迴圈,台積電目前已經完成在邏輯制程上對三星和英特爾的超越。

▲台積電研發支出 1994-2015

台積電目前占據台灣加權指數的權重超過20%,儼然成為台灣經濟的一面鏡子,產業競爭力帶來更強的議價權,也帶來員工更高的收入。

在2019年初,台積電發放年終獎,4.3萬名員工人均獲得109.6萬新台幣(合24萬人民幣)的獎金,考慮到2019年台積電業績進一步爆發,2020年的獎金只會更多。

▲台積電2019年的獎金計劃

由於台灣的經濟結構合理、競爭力較強,台灣的外儲也連年上升,目前已經接近5000億美元。

作為對比,台灣人口只有大陸的六十分之一、經濟總量是大陸的二十二分之一、但外匯儲備達到大陸的近六分之一,這還是台灣在資本項目已經實現開放(即居民和企業沒有換匯的限制)的情況下做到的。

外儲雖然只是一項數據,但可以證明台灣在進出口方面競爭力很強(可以持續賺取順差)、具有投資吸引力(吸引外資流入)、台灣同胞對台灣信心較強(無懼資本外流)。

▲台灣地區外匯儲備(1960-2020)

台灣資本市場

再看資本市場,股市一直被視為經濟的晴雨表,台股近年來表現可以說是相當不錯。

如今台灣加權指數達到全球金融危機後低點的三倍高,並不斷創出1990年以來的歷史新高,目前的點位(12025點)距離1990年的歷史高點12682點僅一步之遙。

在2020年全球經濟回暖和貨幣寬松的背景下,台灣加權指數大概率將創出歷史新高。

▲台灣加權指數 2004-2020

同為12000點,1990年和2020年的台股卻有著巨大不同。

這裡需要回顧一下1990年的情況,當時台股經過連年大漲,整體市盈率飆升到70倍,顯然已經出現嚴重泡沫,後來泡沫崩盤,股指跌到高點的五分之一。

後來泡沫出清,市場得以不斷前進,台股前進之路非常不易,經歷了台海危機、亞洲金融風暴、次貸危機等風險,走到今天已經逼近歷史最高點,而現時台灣加權指數的估值只有19倍,低於歷史上大多數時間。

由此可見今天的點位是有業績支撐的,它仍然具有投資價值,並且還將繼續上漲。

由業績驅動的台股慢牛證明了當地經濟良好的基本面。

▲歷史上滬指和台灣加權指數各自的大漲大跌高度相似,連跌幅都差不多

▲台股整體估值數據1990-2020

貧富差距小

去過台灣的朋友大都表示,感覺當地老百姓生活和諧幸福、心態平和、有人情味。

原因在哪裡?台灣較低的貧富差距也成為當地社會和諧、治安良好的重要基石。

目前,台灣的基尼係數只有0.338(越低代表貧富差距越小),在全球有數據的144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19,並且遠低於美國(0.470)和中國大陸(0.465)。

台灣擁有典型的橄欖型社會,即中等收入人數占據大多數比例,這種社會結構是最良性也最穩定的。

▲如果說美國是金字塔型社會結構,那麽中國台灣則是典型的橄欖型社會

台灣的稅收也是降低貧富差距的重要手段,在2019年5月前,單身納稅者扣除免稅額和扣除額總計有30.6萬新台幣,即年收入30.6萬以內的人不用交稅。

在這條線以上54萬新台幣的部分,稅率僅為5%;54-121萬的部分,稅率僅為12%,121萬-242萬的部分,稅率為20%;242到453萬的部分,稅率為30%,而453-1031萬的部分採用40%的高稅率,大於1031萬的稅率為45%。

在這個稅率規則下,絕大多數台灣居民的加和後的復合稅率在10%以內。

▲台灣個人所得稅表

這還不夠,為了保護中等收入者,措施還在不斷深入。

2019年台灣當局表示希望讓更多人分享經濟發展的紅利,標準扣除額從之前的新台幣9萬調到12萬,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從現行12.8萬新台幣調到20萬,加免稅額8.8萬,年薪低於40.8萬新台幣即可免繳所得稅。

另外,四口家庭如果有兩名5歲以下子女,家庭年薪123.2萬新台幣以內,也免繳所得稅。

雖然台灣在全力保護自己的橄欖型社會結構,但我們看待他們時卻有些不以為然。

橄欖型社會的特點是很窮的窮人和很富的富人都很少,大多數人都是中產階級,這或許會是我們感覺台灣很窮的原因。

因為我們身邊總認識或聽說過個別賺錢比印錢還快的土豪,而去台灣後發現家家都是普通中產,此時優越感開始爆棚…

這也挺令人費解,如果這土豪不是你自己,那麽這種優越感是不是有些莫名其妙呢?

台灣的增長性

網絡上流傳著不少謠言,表示台灣二十年不漲工資,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嗎?

我們繼續用數據說話。根據台灣地區勞工部的數據,近年來台灣的最低工資每年都在上調,預計最低月薪到2020年將達到23800新台幣(合5535元人民幣)。

客觀來說,台灣不是不增長,而是他們現在的增長速度遠低於後發的大陸。

但在當年台灣高速發展的時期,大陸甚至還沒有開放,因此不能靠一個時間段的速度來評判優劣,本質是先發和後發的區別。

▲台灣最低薪資走勢

橫向對比來看,台灣的增速和其他發達經濟體相比並不算慢。

根據台灣統計部門的數據,2016、2017、2018年當地的經濟增速分別為1.41%、2.86%、2.63%,這個速度遠高於日本和歐洲各國、與美國不相上下。

取得這個成績的背後,兩者的難度不一樣。

美國是一個幾乎占滿了全球產業鏈高點的超級大國,而台灣是一個在逆境中隨時面臨軍事、政治、大國博弈所威脅的小島。

值得驕傲的寶島

1人均指標高、2貧富差距小、3產業具有競爭力、4經濟具有成長性,這就是台灣經濟的基本狀況。

全世界要找到另一個這樣的地方其實並不容易,第一項(人均指標高)就已經把所有發展中國家排除在外、第二項(貧富差距低)把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排除在外,第三項(產業競爭力)把歐洲大多數國家排除在外,歐洲產業競爭力不斷減弱、第四項(具有成長性)把日本排除在外,日本經濟二十多年來增長低迷,幾乎停滯。

從經濟來看,台灣不愧為中國的寶島,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驕傲和珍惜的地方。

我們應該對台灣有一個理性認識,也為同胞們和諧、富足、公平、民主的生活感到快樂。

無論如何,今天這個寶島上處處都生活著黑頭髮、黃皮膚、說漢語、寫漢字的中國人,中國的歷史、文化、風俗、傳統也在這裡得到傳承,那麽就可以確定台灣在我們中國人手裏。

寶島雖小,但卻還在為全球產業和經濟的發展貢獻巨大價值。

▲台北夜市

在領土這個議題上,真正令人痛心的恐怕還是沙俄對中國毫無底線的侵略。

不含外蒙古,俄羅斯侵占了中國總計144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相當於整整40個台灣島,其中包括大量資源豐富並極具戰略價值的森林、淡水湖、出海口。

更讓人痛心的是,如今這些地方都被說著俄語的俄國人占據,海參崴已經改名成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在俄語中是統治東方的意思,極具挑釁意味)。

未來中華復興之日,理應重建自己在遠東的影響力。

▲俄羅斯割占中國領土示意圖

華人有一個了不起的特點,那就是只要社會和平穩定並且自身活動不收到束縛,那麽在經濟上就一定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中國大陸如此、新加坡如此、港澳台也是如此。

因此對台灣而言,更應該珍惜現在穩定和平的環境,與大陸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將自己定義為中國的傳承者之一,而非走獨立路線。

而對大陸的網民而言,與其像懦夫一樣只敢用鍵盤在互聯網上對同胞喊打喊殺,不如和對岸同胞一同努力,進一步增進彼此溝通和了解,為中國的發展和復興努力,這是今天兩岸中國人的共同歷史使命!

由於微信原文已遭刪除,來不及截取大量留言。

以下評論取自作者微博(微博上有發布本文摘要):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