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蔡英文勝選後,許多大陸網民認為和統無望,應實施武統。
(順帶一提,大陸網民常以梧桐二字替代武統。)
類似這樣:
1月11日當晚,鷹派黨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已發了一篇文降溫,他說武統代價巨大,中國社會還沒有準備好。
同一天,李敖之子李戡的微博和今日頭條帳號都被封,因為他罵了國台辦。
下圖是李戡砲火四射的其中一條貼文,最後艾特了國台辦官方帳號,意思是選舉結果打臉。
許多網民為其抱屈,認為官方不願正視問題。
1月12日,新華社、人民日報兩大官媒陸續發布社評,遭到許多網民非議,認為國家仍在自欺欺人。
網民吵吵鬧鬧。
12日下午,對於網民的批評,老胡很不爽。
他說他當過兵,不會慫。
12日下午,老胡又發了一篇長文降溫。
全文如下:
從昨天晚上開始,大陸互聯網上主張武力統一台灣的聲音迅速升高。老胡今天專門談談這個問題。
武統台灣,從兩岸軍事對比來說毫無問題,會比70年前解放軍打平津戰役拿下北京城還容易。
與此同時,它意味著中國與美國全面攤牌,這是中國必須冷靜面對的風險與挑戰。
中國把武統作為一個優先現實選擇,需要兩項戰略上的確定性:
第一,解放軍在第一島鏈附近形成壓倒性優勢,或者我們能夠很容易地給前來干預的美軍造成不可承受的代價。
與此同時,美國不敢對中國實施大規模的戰略報復,不敢對中國進行核訛詐。
第二,中美經濟實力對比形勢逆轉,中國的市場規模和綜合經濟競爭力超過美國,使得美國在與中國發生嚴重軍事衝突的時候無力對中國開展全面經濟制裁,也無力聯合西方力量在經濟上圍堵中國。
也就是說,武統台灣不會給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不確定性。
兩個條件缺其一,中國大陸武統台灣就將面臨巨大戰略風險。我們必須面對這個現實。
然而這不意味著武統台灣的選項就是虛的,就產生不了戰略威懾。
中國越壯大實力,意味著美國阻止中國選擇武統付出的代價越大,美國就越需避免將中國逼向那一選擇,從而使自己被迫要為阻止中國武統而付出巨大犧牲。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國沒有武統的這一終極選項,台灣可能早就走向「法理獨立」了,那樣的話,目前「一個中國」的格局已經坍塌。而實際情況是,這一格局總體來說相當穩定。
不輕易選擇武統,不意味著中國大陸對台灣就不能打軍事牌了。
老胡昨天說了,我們對台軍事施壓的手段可以是非常豐富的。而且我支持國家在必要時使用那些手段,震懾台灣當局,不斷匡正台海局勢的基本走向。
和平統一的旗幟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它是中國台海政策的道義高地。
就是我們決心動用武力了,這個旗幟直到導彈發射之前也要高高舉著。
和平統一當然是上策,武力選項與它相輔相成。
還記得1949年嗎?北平和平解放是平津戰役的巨大成就,但這個成就是解放軍武力攻下天津、傅作義集團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實現的。
台灣問題早已不是孤立的,實現統一是中國崛起這盤大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們必須有勇氣,有耐心,有戰略定力。
統一應盡量以中國社會代價最小的方式實現,但這不意味著我們不敢付出犧牲。
看看過去幾十年吧,中國的實力越來越強,這意味著中國實現統一的能力越來越真實,也越來越具威懾力。
老胡決非在說空話,我相信,蔡英文會很相信我說的話,她的美國主子也很相信我說的話。
以下是部份網民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