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beebee公園
微信id:wastepark
作者:beebee
哈雷的穩,杜卡迪的躁,都不如非洲人肉動力兩輪因地制宜的妙。
在剛果的戈馬,市中心最具風采的街景就是那些騎著木頭踏板自行車風馳電掣的年輕人。
這種極具想像力的交通工具叫做「Chukudu」,是當地運輸系統的骨幹力量。
它們簡陋但堅固,低科技但異常實用。
在被火山熔巖和泥土覆蓋的城鎮與村莊,人們騎著Chukudu穿山越嶺,長途運輸從食物到磚頭的大量貨物。
Chukudu設計巧妙,有著原始而驚人的外觀,完全由天然和可再生材料制成。
由於沒有發動機,因此車主不需要投入昂貴的燃料和維護成本。
它能夠承載重達一噸的貨物,是戈馬的城市生命線。
「只要你有一輛Chukudu,你就不會遇到任何交通問題。」
40歲的騎士圖麥尼•奧拜迪認為,Chukudu能帶你完成剛果東部範圍內任何從A點到B點的移動。
Chukudu是能將肌肉力量高效轉化為速度的駕控利器。
只要善於利用地心引力,它的行駛速度快得嚇死人。
遇上下坡,最高時速可達二三十公里/小時,是當地飆車族的最愛。
需求是發明之母。
雖然Chukudu看上去就像是工業革命之前的產物,但它們其實在上世紀70年代才面世。
當時剛果的經濟和政府在獨裁者蒙博托•塞塞•塞科的統治下崩潰,人們不得不在從教育到交通的一切基礎服務問題上自尋出路。
剛果民主共和國是非洲中部的巨人,其人民卻遭受著最悲慘的境遇。
這一百萬平方英里陰鬱的土地,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中列倒數第2。
但是,即使在沒有道路、汽車和任何政府形式的情況下,人類的才能和智慧仍然在演化的進程中占了上風。
正如美國人需要皮卡,俄國人需要拉達,剛果人民也需要符合本土民情的載具。
因此在沒有任何公共交通的戈馬市,Chukudu這一以實用性和耐用性著稱的工程奇跡出現了。
寬大高聳的車把就像公牛的角,獨具仿生美學的Chukudu是剛果人生活和文化中重要而有趣的組成部分,也是戈馬人感到自豪的源泉。
正是這種獨特的交通工具維持了當地社會和經濟的運轉,是整個國家的驕傲。
在這里大多數人每天只掙2美元以下。
而生意好的時候,Chukudu騎手一天能賺10美元以上。
只要你能嫁給一名Chukudu騎手,就意味著你這輩子不會死於饑餓。
「戈馬是個好地方。」
「每天一大早就有客戶來電,叫我去給他們運東西。」
「我對來戈馬謀生的人的建議是:只要運用你的頭腦,你就能找到機會。」騎手邦朱魯•佈拉齊拉認為你只要有一輛Chukudu,就能掙大錢。
然而擁有一輛自己的Chukudu在當地無異於一項壯舉。
它們並不便宜,造一輛的成本約為100美元。
鄰國盧安達已經將其定為非法,因為為了得到一輛,越來越多年輕人寧願挺身加入幫派。
但對於更多本分的居民的來說,這是一份蒸蒸日上的事業。
他們以每天800剛果法郎(約合人民幣3塊3毛3)的價格租用Chukudu,極高的投入產出比是奔向致富之路的強大動力。
而使用砍刀和鑿子將木材手工製作成Chukudu,自然就成了受人尊敬和羨慕的職業。
市里每個年輕人都渴望能成為一名職業Chukudu工程師。
2009年,約瑟夫•卡比拉總統在戈馬市中心樹立了一座Chukudu紀念碑。
這座雕像象徵著人民的辛勤工作,也證明了Chukudu在戰爭災難、流離失所的環境下為人們頑強生存所帶來的巨大幫助。
在剛果,十幾歲的孩子養活自己的最佳方法就是拿起槍參加民兵組織。
但是亞歷克西斯•喬瓦尼的人生卻有著一項人無我有的優勢:他有一輛祖傳的Chukudu。
盡管居民們不喜歡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白色裝甲車,因為它們散佈著廢氣,經常堵塞騎士們的直線加速賽。
但藍白塗裝Chukudu卻是喬瓦尼先生這輩子最大的驕傲和喜悅。
UN配色是Chukudu的熱門塗裝,許多騎手每天都對自己的座駕愛撫般地精心擦拭。
這樣的車在警察眼皮子底下也能暢通無阻。
「我寧願靠額頭上的汗水謀生,也不願參加武裝團體。我選擇投資於一項合法而必要的生意。」
「只要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未來就在你的手中。」
另一名騎手古德拉克•姆巴貝穿著沾滿污泥的T恤衫,表情堅定地緊握著愛車上盤得光溜溜的車把說道。
命運之輪在苦難的陰影中頑強轉動。
我想,這無疑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史中堅韌、不屈的又一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