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騰訊科技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這一里程碑式的交易標誌著中國共享出行行業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
據悉,雙方達成戰略協議後,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成為對方的少數股權股東。
參考:>領先全球,中國推出網路約車專用法律(附滴滴、神州、uber三大車隊的回應)
>「中國的uber」滴滴打車才三年多,就成為250億美元的公司!用了哪些增長手段?
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於17.7%的經濟權益,優步中國的其餘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
滴滴也因此成為了唯一一家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資的企業。同時,滴滴出行創始人兼董事長程維將加入Uber全球董事會。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將加入滴滴出行董事會。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表示,與Uber的合作,將讓整個移動出行行業走向更健康有序、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
未來,優步中國將保持品牌和運營的獨立性,司機和乘客繼續獲得穩定服務。滴滴出行將整合雙方團隊在管理和技術上的經驗與專長,在用戶資源、線上線下運營和營銷推廣等層面共享資源、協同發展。
同時,滴滴出行亦會倡導內部競爭和相互促進,以更加精細化、多元化的創新服務,滿足消費者日趨豐富的出行需求,持續提高司機收入。
滴滴出行還將與監管機構緊密合作,持續進行市場培育;創造健康有序的行業生態,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轉型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滴滴出行總裁柳青表示,超過一千五百萬司機和三億註冊用戶已經加入滴滴社群,共同搭建將人、車、交通和生活方式互聯互通、開放共享的生態圈。
優步中國人才和經驗的加入,將讓我們能更好服務中國人的需求。滴滴也將繼續積極拓展國際化策略。我們期待與海內外夥伴深入合作,為行業、乘客和司機創造更多價值。
同時,滴滴出行也將加快“揚帆出海”和國際化步伐,從人才結構、技術儲備和業務佈局上全面開始走向全球化。
除將繼續與全球夥伴合作打通本地優勢資源外,滴滴還將進一步推進進入其他海外新興移動出行市場,如港澳台地區、日本、韓國、歐洲、俄羅斯等地。
而為了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領域能夠和全球競爭,滴滴已經在矽谷建立了矽谷研發中心,並考慮在英國、俄羅斯建立類似的研發中心,在全球招攬世界頂尖人才。
7月28日,中國交通運輸部等7部委發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宣佈網約車合法,這也是全球範圍內第一部國家級的網約車法規。
滴滴出行表示,此次歷史性的合作將成為中國移動出行行業把握機遇、實現澎湃增長動能的新起點;滴滴出行將致力於進一步發展“潮汐戰略”,通過大數據的深入挖掘與應用,智能調配體系連接多種交通工具,不斷提昇平台效率,降低成本,讓出行變得更加高效便捷。同時,滴滴出行已經構建了一個世界領先的智能交通雲,希望通過與相關公共部門和科研機構合作,為城市的交通體系和城市發展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中國正在進行全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進程,在國家“互聯網+”和鼓勵創新的政策激勵下,共享經濟蓬勃發展。
作為一種創新業態,互聯網分享經濟通過大數據驅動的創新科技,革新了中國人的出行方式,成為解決城市交通、環保問題和就業挑戰的重要力量,中國的移動出行市場已經展示出無可比擬的巨大潛力。
以滴滴出行為例,目前該平台提供了超過1300萬靈活就業機會,直接充分就業超過100萬,日服務乘客達1600萬人次。
“然而相對於八億的城市人口規模,滴滴目前的滲透率亦僅為1%左右,整個移動出行行業才剛剛起步,滴滴期待與全球合作夥伴一起攜手共贏、創造未來”。
整起合併事件,近兩周來傳得沸沸揚揚,直到今日上午都還遭否認。
以下給大家介紹一下整件事的「套路」:
什麼叫套路?
當消息出現後→否認→否認→再次否認→突然宣布收購
滴滴會玩啊,搶頭條絕對是老司機:永遠在否認,最後“pia ji”就宣布收購了。
來看下整個事件的過程:
今天中午,先是一篇疑似宣布合併的神秘博客在中國社交網絡上瘋轉,隨後滴滴出面否認,而正當大家準備散場之時,騰訊科技又獨家證實博客內容為真。最後,在成功包攬了一批頭條之後,滴滴終於在今天下午宣布了收購優步中國的消息。
如果非要追根溯源的話,優步中國和滴滴這種傳言、闢謠、再傳言、再闢謠的“頭條套路”,從今年6月份就開始了。
那時,優步中國與滴滴在中國市場激戰正酣。正當所有媒體都在爭相報導兩家的瘋狂補貼和瘋狂融資時,《華爾街日報》突然給大家丟來了一枚“炸彈”:
優步中國與滴滴爭戰將促成合併談判
其中最惹眼的一段話如下:
“第一次海灣戰爭花費大約600億美元。”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說,他參與了滴滴的3輪融資。這個數字並沒有根據通貨膨脹進行調整。“滴滴和Uber大約融資了200億美元,這簡直就像一場戰爭。但他們不能這樣打下去,應該在達到300億美元之前停火。”他和滴滴、優步中國、Uber全球投資者都認為,如果能夠對估值和股權框架達成一致,這兩家公司完全有可能合併。
好像是一夜之間,所有媒體報導紛紛轉向分析優步中國與滴滴合併的可能,知乎上也出現了相關討論:
其中,獲贊最高的一篇回答認為:合併是大概率事件,唯一的問題是怎麼合併。這種論調也逐漸在國內媒體當中成為主流。
但隨後,滴滴公關直接在知乎問題下回覆:關於合併這件事,我們並沒有計劃。並藉機強調滴滴當季度強勁增長,以及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
柳甄也在某大會上否認了謠言,順帶“鄙視”了一下滴滴。她表示,優步和滴滴本身有品牌以及區域的極大差異。另外,優步是技術驅動的公司,不僅僅只有出行,還有無人駕駛汽車等項目。“Uber和一般專門做O2O出行的公司還有一定區別”。
然而,不管是從知乎用戶的反應來看,還是從媒體的跟進報導來看,大家似乎並不理會這些否定,不少人一口咬定:反正,合併前的否定都是套路。是不是套路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時間到了7月21日,彭博社一篇關於“Uber、滴滴要休戰”的文章,正暗合了之前大家對於兩家合併原因的猜測,更重要的是,文中還提到“Uber的投資者正敦促公司盡快與滴滴達成合作關係”。
404君的觀察是,其實從彭博社的這篇文章來看,關於合併的說法都不確切,比如“達成合作關係”這種措辭,只是後來國內外媒體在報導時,紛紛採用了“提及Uber與滴滴合併可能性”的說法。
不久,優步中國與滴滴舊戲重演。優步中國掌門柳甄在朋友圈寫道:純屬謠言,增長很快,我們很忙,無暇回覆。
滴滴方面也表示:“我們並無類似計劃,也不對市場流言做過多評論。”
不過,經過幾次驚天動地的折騰,明眼人早已看穿了優步中國與滴滴將會合併的必然趨勢。
騰訊科技兩週前預測優步中國將會與滴滴合併
這不,今天早上,當一篇疑似來自Uber創始人、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的博客出現後,迅速在社交網絡上瘋轉開來,大家都預感有大事要發生。
這篇博客的第一句就明確宣布:我們打算將優步中國與滴滴出行合併。
隨後騰訊科技第一時間證實,這篇博客由彭博社獲得,“傳言”似乎又真了一分。
接下來的幾十分鐘見證了這樣一場混戰:一面是外媒鋪天蓋地的報導,《華爾街日報》進一步證實,並稱消息週一將公佈,路透社則披露了更多交易細節……
一面是其他打車應用酸溜溜地蹭熱點。東南亞打車應用Grab創始人兼CEO陳炳耀(Anthony Tan)對員工表示,滴滴的勝利表明本土公司可以擊敗Uber。
一面卻還有滴滴公關忙著滅火。滴滴出行資深副總裁陶然表示,我們此前已經澄清過關於滴滴、Uber的市場傳言,我們目前仍然是這一態度。
看到滴滴的回覆,大家心裡是犯嘀咕的:別又是套路吧?
終於到下午1:30左右,劇情出現反轉,騰訊科技獨家爆料,矽谷著名科技新聞記者Kara Swisher出馬,證實了之前備受爭議的博客的確是Uber CEO所發。
至此,兩家合併的消息已經基本坐實,404君和所有人一樣,都開始眼巴巴地坐等官方公開宣布合併消息。
還好,另一隻靴子的落地並沒有讓大家等太久,今天下午4:30左右,滴滴終於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收購優步中國,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份,合併後公司估值350億美元。滴滴也因此成為了唯一一家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資的企業。
參考:>「中國的uber」滴滴打車才三年多,就成為250億美元的公司!用了哪些增長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