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ELLEMEN睿士
微信id:ellemen_china
作者:阿彬
攝影:胡永標
電影資料收集:周南
編輯:小羊
一杯熱奶茶,一份招牌多士,這裡是中國冰室,廣東道 1077A 號。
過了今天,它就會消失。
▲中國冰室,攝影:胡永標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家冰室看起來沒什麼特殊:簡單的店招,門上擁擠的貼著各種宣傳單,菜單上的西多士套餐也沒有上榜任何一家美食榜單。
總之,這是一家一點也不摩登的冰室,裝潢從開業的幾十年起,就沒有任何變化。
但就是這個簡簡單單的冰室,正是所有港片愛好者們記憶中的麥加。
在這裡,見證香港電影的無數經典時刻
2003年,由杜琪峰監制,劉國昌執導,任達華、邵美琪等主演的動作片《PTU》上映。
故事由一個警察丟槍講起,牽扯出黑道和警察的各種鬥法,明暗交錯的燈光,緊張壓抑的氣氛,緊湊的劇情,這是一部杜琪峰風格明顯的港片。
中國冰室作為重要的取景地,在幾個重要的場景中都有露面,非常完美地烘托出了這部警匪片的氛圍。
這裡的桌椅、光影,讓警察、黑幫和城市的夜色融為一體。這部電影也讓中國冰室有了一個花名——PTU。
杜琪峰似乎對中國冰室尤其偏愛,在2001年由他執導的片子《全職殺手》中,由任達華飾演的國際刑警李錦富也是在中國冰室的二樓,聽完了他一直追查的殺手O的故事。
12年後,任達華又坐在中國冰室二樓的位置,這次他飾演的是恐怖電影《迷離夜》中窮困潦倒的中年人關富強。
任達華對這個成就了他多個經典角色的冰室顯然有感情,去年年初,曾自己一個專門回了一次中國冰室,點了一杯最愛的鴛鴦。
▲圖片來源:任達華微博
《迷離夜》中的另一主演梁家輝,也不是第一次造訪中國冰室。2007年,在林超賢執導的電影《江湖告急》中,他飾演的黑幫老大在這裡拒絕了一個投奔他的年輕人。
除了生死,也有角色在中國冰室裏遇到愛情。《旺角揸Fit人》中的叻君愛上了這裡的收銀小妹,那個時候他還是青澀的少年人。
作為市井裏最常見的一角,中國冰室從一開始就極其受刀黑幫片導演的歡迎,1995年鄭伊健主演的《廟街故事》中,它就是一個重要場景。
半山上的豪門恩怨距離大多數人都太遠,而在中國冰室裏上演的普通人故事,才總能讓人感同身受。
1993年那部賺了無數人眼淚的《新不了情》中,劉青雲飾演的男主角阿傑在中國冰室的二樓獲得了女朋友阿敏母親的認同,雖然有情人終獲認可,阿敏的骨癌卻讓這段情節多了一些壓抑。
2007年的紀實性影片《性工作者十日談》中,跨性別者祖兒曾在這裡和他的男妓朋友Tony哭訴自己屢次遇到渣男,被騙錢騙心的經歷。
香港人的愛恨情仇,從千禧年初一直在這裡上演到了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2019年,麥浚龍和韋羅莎的歌曲《黑盒》的MV也在中國冰室取景。
男女主角在這裡相對而坐,就和無數曾經在這裡坐過的男女主角們一樣。
只是西多士、菠蘿油、紅豆冰、檸檬茶還在,我們關於港片的記憶還在,但是陪伴香港電影一整個黃金時代的中國冰室,再也不會在了。
以下是新聞影片:
菜市場裡的市井冰室
從旺角站出來沿著旺角道向前走,一轉入廣東道就人聲鼎沸。
鮮花水果和肉蔬、幹貨玩具和香燭,這裡是香港現存為數不多的傳統露天集市。
中國冰室就夾在這煙火氣十足的內街。
▲過往街景,攝影:胡永標
從中國冰室門口張貼的一張彩色舊像可以看見,上世紀六十年代這裡就已是熱鬧非凡。
人們背著籮筐推著板車,摩肩接踵,叫賣聲一直延續到六十年後的今天。
相比於早已翻天覆地的外部世界,這裡似乎變化不算太大。
從前更為密集的小販現在是一個個規範整齊的攤檔,街市兩側六、七層高沒有電梯的唐樓這麽多年還一直屹立在此。
▲店中陳設,攝影:胡永標
這裡的物價似乎也沒跟上瞬息萬變的國際大都會的步伐,9塊錢可以吃一碗廖同合的豆腐花(廖同合是一家經營多年的豆品店),20塊錢可以買一張塑料印花大台布。
50元可以剪個頭髮,或者去隔條馬路的豪華戲院買一張電影票——不過現在電影票已經買不到了。
因為這間曾經香港碩果僅存的獨棟千人大戲院已經在2019年11月30日正式結業。
中國冰室由譚氏一家經營,現在是第二代人掌門。最早開在不遠處的上海街,1964年搬遷至廣東道現址。
那時周圍都是南來北往掙生活的勞動者,這間裝修考究,時髦新派的中國冰室一開業就大受歡迎。
清早在冰室裏嘆一杯凍奶茶,吃一份菠蘿油面包。推開玻璃門就去外面的廣東道街市上開工了。
譚氏一家人都非常低調,因為不願透露過多家庭私事,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
結業原因是沒有人接手,當然也有被加租的情況,所以冰室無法再經營下去。
面對結業,在店裏幫手多年的何姐表示一開始很難接受,但是現在已經釋然,知道凡事都有始有終。
「現在是年輕人的世界,在這裡幫手了幾十年,退休後,想到處走走,看看年輕人的世界。」
▲店內食客,攝影:胡永標
店內正在吃飯的食客是做了幾十年的裝修師傅。
1980年,他被電視機裏五彩繽紛的香港生活深深吸引,19歲的他離開父母親族,只身一人從東莞跑來香港打拼。
四十年來,他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天早上必須有一杯凍奶茶,才能開始一天的勞作。
念舊的人不止他一個。自從知道了這裡要結業的消息,客人們紛至杳來,每天店外大排長龍。
每個人來這裡都舉著相機拍照,還有人帶著畫板和筆,一待就是大半天。大家凝視著這裡,很努力想要在自己的記憶中留下些什麼。
五十多年來,中國冰室的營業時間是從早上六點到晚上七點。
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這裡常常七點一過,廚房一下班,攝影機就架了進來。
有的時候更是整天被租為片場,白天也不對外營業。每次拍電影,冰室的門口都擠滿了看拍戲的街坊,裏裏外外圍的水泄不通。
「拍電影見得多了,根本不稀奇,但是這些年來拍電影的少了,都是電視台來拍廣告,好多年輕面孔,我都不認得了。」
從小就住在冰室樓上唐樓的街坊一邊吃著火腿通粉一邊說。
「只認得那些老人家,邵美琪、林雪、梁家輝,最喜歡的還是任達華。」
對熟客來說,家門口的事物實在沒什麼稀奇,看明星拍電影已經夠過癮,等到電影拍完真的上映了,還不一定跑去街對面的豪華戲院裏再看了。
可是再也吃不到吃慣了的食物見不到熟悉的店家,講起來還是要眼眶紅起來。
「這裡我每天都來吃,吃完了還會打包一份麥皮帶回去家裏給不方便下樓的老人家。和店家已經像家人一樣,每天都見,以後只有偶爾約出來飲茶才能見一面了。」
夢想之地的逝去
對於香港的年輕一代,電影編劇Y來說,中國冰室同樣是個充滿回憶的地方。
▲中國冰室門口海報,攝影:胡永標
說起在《中國冰室》取景的電影,他最喜歡的是2000年林超賢執導的《江湖告急》。
「這是香港很少數的黑色幽默電影,它和一般的黑幫片很不同,用黑色幽默的手法來寫一個江湖大佬被暗殺的故事。」
年輕一代或許並不太熟悉這部港產黑幫片。但是你一定聽過《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它們同樣出自導演林超賢之手。
大學在英國讀電影,2014年 Y 剛回來香港時,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到周末,他會專程從市郊的家搭一個小時車來中國冰室吃個早餐,再去豪華戲院看一套五十塊錢的電影。
但是認真回憶起來,他說其實在九十年代初、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大多數冰室就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所以冰室的食物其實並不完全就是屬於他的味覺記憶。
▲《花樣年華》取景地金雀餐廳,早前也已宣布結業
「回想起來,那些食物並沒有太好吃。那是一種老茶餐廳的味道,也許本身就不是那麽美味的。我有一段時間很懷舊,喜歡去金雀吃牛扒,去太平館餐廳吃飯。可能是因為我剛從國外回來,很想去擁抱和香港有關的各種生活和情懷。」
「但是現在我反而沒有那麽喜歡,更想念我在外國讀書時吃過的食物。可能是一種鄉愁的變異吧,也許是人成長必經的階段。」
這段在冰室和戲院的周末成為了他探索自我,觸摸夢想的一段回憶。
後來他勤奮寫作,在網絡上創作了屬於自己的新的故事,還出了書改編成了電影,終於如願以償進入了夢寐以求的電影行業。
「我想過為什麼大家那麽喜歡去那裏拍電影,是因為它的空間、樓梯很適合機位的移動。而且可以從上面拍到樓下,俯瞰人進門的畫面,有風扇在轉,這些畫面很老香港,是很電影的感覺。」
▲中國冰室閣樓,攝影:胡永標
只是隨著香港電影的衰落,近些年在這裡拍的電影已經不多。
最近的一部較出名的是2013年的《迷離夜》。其中在中國冰室取景的部分《放手》,講的是迫於高昂租金的壓力,不得不關掉鋪面的風水師父何可最後一天營業的故事。
這一天的開始,就是梁家輝飾演的風水師父和老婆在中國冰室裏吃早餐。
身處這半個世紀未變的空間,回想起這一幕幕電影中的畫面。
遠道而來的客人懷著激動地心情,仿佛朝聖一樣。鄭重其事,環顧四周,目光閃爍,一邊告別,一邊好像搭上了時光機,回到了那個輝煌璀璨的時代。
小人物們在這裡相遇,故事結束了,也故事開始。
英雄們不甘被命運所困,起起伏伏,反轉乾坤。對於熟悉的舊事物逐一退出舞台,Y的答案,是年輕人的從容:
「確實不會太不捨得,因為現在也很少去了。只是覺得少了一個便宜一點的選擇有點可惜。我認為所謂的舊東西不能只以懷舊的來支撐。舊事物需要不斷進步,否則當人有更好更舒適的選擇,就不會走回頭路了。」
離開時候,中國冰室老板和伙計們還是一如既往的忙忙碌碌。
阿姐雙手托住一個不平整的鋁制托盤,上面是一杯杯黑白淡奶杯裝盛的港式奶茶。
踩上木制的樓梯正要給夾層的客人送去。
吊扇的影子在彩色的階磚牆壁上打轉,樓上傳來爭執、杯子打爛、笑聲、槍聲、肥沙,何文展,任因久……這裡的一切終將逝去,但這裡的一切,並不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