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80後,即將40歲了】80後走過的40年,也是中國天翻地覆的40年。

▲上海街頭,圖片來源:@sunshine晨水夕

本文來源:姜汁滿頭

微信id:linlinisdead

作者:西島

最近常常想起千禧年的事。

2000年1月1日零時,我接到好朋友的電話,他在那頭特別興奮地吼道:「恭喜恭喜!」

我笑道:「又不是過年,那麼興奮做什麼?」

他說:「我們平安度過了1999年呀,傳說中的世界末日。現在都還活著,不值得恭喜一下嗎?」

我們度過了世界末日,也跨過了20世紀。

那一年我和他都升入了初中,他去了別的學校,別的城市,後來也就散了。

第一批80後即將40歲瞭

千禧年的時候,我們是由衷興奮的。

不僅僅因為平安度過了世界末日。

一切生活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改變。

香港和澳門相繼回歸,電視里的節目越來越多,電腦和互聯網慢慢走進了普通人家,一座一座的高樓拔地而起。

那年我12歲,剛剛升入初中,走在大街上,都覺得腳下生風,撲面而來的全是嶄新的體驗,自己都好奇,到底前面有什麼樣的未來在等著我。

誰能想到,腳步邁得太快,從2000年到2020年,仿佛兩三步就走完了20年呢?

而所謂的未來,也隱隱約約出現在了地平線上。

2000年,在我家小區大院里,有一個81年出生的姐姐,剛剛考上廈門大學。

整個大院的父母都以她為榮,走到哪兒都得情不自禁地誇贊一番。

整個大院的小孩都以她為榜樣,暗暗許願,以後也要去外地念好大學。

我在升學宴時看到她,意氣風發,臉上都在發著光。

儼然一副未來主人翁的模樣。

是啊,我依稀記得那個時候,無論日子怎麼難過,大多人眼里是有光的,就跟她一樣。

後來再見到那位姐姐,是在去年春節的一次聚會上。

她的模樣大體沒變,瘦了些,背有些微駝,臉上架著的眼鏡好像厚了點。

據她爸說,畢業後在上海工作了幾年,前不久又回成都考公務員了。

她爸是一臉焦急:姑娘今年都37了,還沒成家,不像個樣子。

席間頻頻打聽哪里還有適合的對象,一定要介紹給自家女兒。

老兩口現在最著急的就是這事兒了……

姐姐全程不發一言,只蝦著腰吃菜喝湯。

偶爾露出不耐煩的表情,示意她爸少說兩句。

再後來,聽說節後不久她便結婚了。

對方是離異過的國企員工,帶著一個女兒,都上小學了。

第一批80後即將40歲瞭

80後已經走過40年了。

所有媒體都在感嘆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都在驚呼第一批00後已經到法定結婚年齡了,而80後,好像已經被默默地遺忘了。

1980年,80後出生了。

由於計劃生育的推行,大多80後沒有兄弟姐妹。

三口之家是最常見的配置,擠在統共四五十平的小房子里,全家人一邊嗑著瓜子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

1990年,80後上小學了。

一個班里有六七十人很常見,爸媽忙著上班,不太關心孩子的學習。

老師朝九晚五,也沒有滿大街的補習班。

對假期的回憶多半是風扇、蚊香、電視機、動畫片,還有四五個小夥伴一起在院子里捉迷藏。

2000年,80後上中學了。這時生活稍稍有些不同了,全家人搬進了大一些的房子,有錢的爸媽還能帶著我們國內旅遊了。

從那時起,80後的世界好像一下子開了一道窗,從窗外閃現而過的是:樸樹、青春美少女、韓寒和郭敬明、哈佛女孩劉亦婷……

劉亦婷絕對是許多80後的青春期噩夢,因為她,不知道多少父母做上了虎爸虎媽的迷夢,不知道多少孩子體驗了一把手捧冰塊挨罰的「軍隊式教育」。

第一批80後即將40歲瞭

2010年,80後走入職場了。

那時中國剛剛從金融危機中復甦,在4萬億的刺激下,金融業昔日的架子還在,房地產行業日進斗金,互聯網欣欣向榮,影視娛樂蓄勢待發。

生活雖難,但也不曾令人絕望。

京城居雖大不易,好歹還有天通苑兩萬多一平的價值窪地在,看著自己一年一漲的工資,總覺得曙光就在前頭。

80後走過的40年,也是中國天翻地覆的40年。

80年代的時候,人人都在談論哲學與詩歌。

90年代的時候,人人都在談論下海和發財。

00年代的時候,人人都在談論夢想與21世紀的美好未來。

10年代的時候,人人都在談論創業與個人價值的實現。

80後的童年與少年都是安穩平靜的,那時我們還天真地認為,可能以後的日子都會跟父母一樣,在一家包管吃穿住的企業裡頭,無驚無喜地過完一輩子,就好像童年那似乎長得無邊無際的暑假一樣。

結果等到自己踏出校門,卻發現已經坐上時代的火箭,一路狂奔,到底要去向哪里,連自己心里都沒底。

第一批80後即將40歲瞭

80後是自信的。

誰說80後不自信呢?

從小到大沒吃過太多生活的苦,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陽光下,又多是獨生子女,上頭五六個長輩圍著疼愛,也難怪從前會被旁人戲謔地稱作小皇帝小公主。

我們不是90後,覺得玩具、漫畫、零食、點心是與生俱來的;

更不是00後,覺得手機平板是標配,一年兩回的出國旅行是常態;

這些新鮮刺激的玩物,在我們的生活里,都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這些不知不覺中積累起來的轉變,讓我們堅信:未來會更加美好。

80後也是迷茫的。

誰說80後不迷茫呢?

趕上了中國的嬰兒潮一代,從小就承擔著巨大的壓力。

臨近大學時又遇見大學擴招,大學生的金字招牌被砸得稀爛。

畢業工作沒兩年,房價開始芝麻開花節節高,捏著手里那點兒積蓄,也唯有望樓興嘆。

和已經心如止水立地成佛的90後不同,生活對80後而言,就像驢子頭上吊著的那根胡蘿蔔,仿佛唾手可得,又仿佛鏡花水月——那種把人折磨至七上八下的心癢癢,但真不如心如死灰來得乾脆。

和時不時要在媒體舞台上整出點聲音的年輕人不同,80後已經徹底沉寂了。

還能嚷嚷出聲的累,就不是真正的累。

真正被生活壓榨到精疲力竭,就是下班回家後呆坐在沙發上,默默地點一根煙,一言不發,能望上一個小時的天花板。

不過到了21世紀20年代的關口,80後似乎沒有要真正退出歷史舞台的意思。

女性80後們搖身一變,成了海淀家長、順義媽媽,在各大補習班里舞文弄墨,在千奇百怪的家長群里爭奇鬥艷。

她們把以前在哈佛女孩劉亦婷那里吃到的苦,十倍奉還到了自己孩子身上。

英語奧數編程機器人,沒有她們不明白的;各大中小學的錄取政策教學質量,在腦子里形成了一個大過阿里雲的巨型數據庫。

她們把五道口學區房房價抬升到了宇宙的高度,把順義別墅區打造成了中國的曼哈頓,憑借一樁一樁的豐功偉績,屢屢登上熱搜頭條。

男性80後們的境遇稍慘一些,他們在20年代關口面臨著略顯悲涼的際遇:

有遇上互聯網寒冬,面臨求職無門的35歲以上程序員;

有遇到外企大撤退,一夜之間從人上人的高管跌落到失業人員的精英;

有跟公司對簿公堂,莫名其妙享受行政拘留套餐的高薪從業者;

有因為裁員,拋下妻兒從樓頂縱身一躍的可憐人;

還有因為父親肺炎,突如其來病逝在京城醫院裡的倒霉者……

80後雖被生活的重擔壓得說不出話來,時代卻從來不曾遺忘他們。

大舞台上從來不缺乏80後的身影,只不過和90後的佛系,00後的炫富不同,80後上演的是一出真實的人生悲喜劇。

第一批80後即將40歲瞭

第一批80後即將40歲瞭

站在40歲的關口,80後看看身後走過的路,又打量一番眼前遙遠的未來,突然驚覺:

我們被生活的浪潮推著走到了這里,以後會被浪花打去哪里,其實誰心里也沒底。這浪花可能送你上天堂,也可能推你下地獄。

我們生活在一個從不曾出現過的劇烈變化時代。

就像在我們小的時候,

不曾預料過龐大的國企會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

不曾預料過本科畢業生會在求職市場上一文不名,

不曾預料過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會走進千家萬戶,

不曾預料過淘寶和京東會把傳統零售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在40歲的關口,

也難以預料日後會不會耗費天價購買學區房,

難以預料會不會給孩子報一次4萬元的美國夏令營,

難以預料家裡老人會不會患上突如其來的重病,

難以預料中年失業的大獎會不會在明日從天而降……

此時的心情,和當年我在等待那個傳聞中1999年的世界末日,並無二般。

閱讀原文

一個大學女生隨手把宿舍裡的日常發到了B站,粉絲才三個人,三天後播放量B站第一

xxx

《躺平即是正義》V.S《「躺平」可恥,哪來的正義感?》

xxx

「去吧,成為張無忌!」研究金庸的海南教授畢業致辭火了

xxx

不求老板是董明珠,但也別是張萌啊

xxx

【我和男友的消費降級之路】辭掉高薪工作,三年不上班,每月只花人民幣600元

xxx

日本人看不懂:為什麼中國人執著於買房?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