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吳曉波頻道(中國財經名嘴)(微信id:wuxiaobopd
一個家族的榮耀,不取決於財富的多寡,而在於每個家族成員對待財富的態度。
我們是不尊重財富的,有時候仰視,有時候卻又鄙視,很少有人能平等地對待它。
在中國歷史上,「家」這個概念非常重。古籍裡其實很少提到「國家」這個概念,往往叫做天下,所謂「家天下」。即便提到家庭和國家的關係,也是說家國、家國情懷。
到近現代以後這個名詞才倒過來,如林則徐有一句詩「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所以「家」這個概念,在中國人傳統意識中是至高無上的。
「族」,就涉及到宗姓的概念。很長的時間裡,中國官員的提拔是推舉制,被推舉的人基本上是親戚、子弟、門生,由此形成望族門閥。
直到隋唐,一般草根人士可以通過科舉進入到社會的上層。到了明以後,民間被允許修撰家譜,家族的概念變得強盛起來。
這裡有一個數據很有意思:北宋中期,中國人口有一個億,居住在城市裡面的人口占22%;明以後,人口開始向鄉村下泄,到了1820年左右,全國只有6%的人口在城市裡面。
帝制時期,政府最低層的治理機關是縣,縣以下的三萬多個集鎮是誰來管理的呢?是族來管理。
男女關係不好,或者侵犯人家水田,縣衙基本不管,而是到宗祠裡面交由族長管理。
所以明以後,族變得很強大。家族及家族觀念,變成了中國社會的基本計算單位和基本價值觀,人們跟國家幾乎沒有什麼關係,大量的人際關係在族裡。中國就變成了宗族社會。
中國出現「商幫」的概念也是在明朝以後,首先是山西晉商,然後是安徽徽商,廣州則出現了十三行商人,幾個家族控制了重要經濟命脈。
這些商幫當時擁有的財富,相當於國家一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中國現在一年的公共財政收入約13萬億,如果現在中國首富馬雲或是王健林擁有13萬億,那還得了?所以,當時的財富都聚集在民間的一些家族手裡,他們極其富裕。
但是,無論是晉商、徽商還是十三行商人,在中國的史書上都沒有出現過他們的名字。為什麼?因為他們所獲得的財富都是政府給予他們的。
比如晉商賺錢依靠的是鹽,政府控制了鹽,然後向民間一些家族頒發承包責任書,這些家族就可以經營鹽業,幾年之後就會成為中國首富。但是只要國家把特權收回,首富之家就不見了。
同樣的,十三行依靠外貿起家,中國人要跟外國人做貿易,清政府規定只能在廣州通商,並且劃定專門的區域,獲得特許進入這個區域經商的家族就成為了全中國最富的人。
但是中國為什麼很少百年企業?其實很多行業,比如做錢莊、做布鞋、做藥店,只要在一個地區穩定發展,就能做成百年企業。像日本就有很多五百年以上企業,比如鞋店、豆腐店,甚至還有一家千年企業——金剛組,是修寺廟的。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根據很多學者的計算,中國那時候的棉紡織能力,從產量到生產技術都超過了同時期的英國,但是為什麼中國當時沒有像英國一樣產生資本主義?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商人階層的財富獲取,不是通過科技進步,而是通過跟政府的交易來完成的。
所以中國沒有辦法出現獨立的商人階層和企業家階層,所有的財富沒有辦法在工商業裡,通過科技創新的方式獲得發展。美國漢學家魏斐德在他的書裡說過一句很可悲的話,「中國商人最大的成就,是讓他的孩子不再是商人」。這真是中國歷史上可悲的現象。
中國有個詞叫傳統。傳是傳承,統是道統,是說我們這撥人是怎麼過來的,要繼承怎麼樣的價值觀。而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企業家階層最大的兩個問題是:既沒有傳承的人,也沒有道統。
現在,中國已有幾千萬家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擁有的私營企業的數量也是歷史上最多的。
到今天,第一代企業家基本上到了退休年齡,未來的十年,是中國民營企業第一代,要集體地從生理上和知識層面上退出的時期。
而新一代,要在治理上、在財富上、在產業上開始接班。於是我們面臨著中國的私營企業該如何發展,以及我們的家族企業該如何傳承的問題。
中國企業界確實到了非常重要的換代之年,我們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很尊重,但是對傳承者卻不以為然。我們有時候仰視財富,有時候鄙視財富,很少有人能平等地對待財富。這是現在的年輕朋友們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我認為這幾個部分非常關鍵:
第一,重新出現了資本的可傳承性。
家族企業的資本傳承,跟其他資本模式的企業組織相比,它的穩定性更強。全世界80%的中小企業都是家族企業。所以家族企業不是一個小概率的族群,而是一個超大概率的族群。
第二,商業精神的可傳承性。
前面提到我們其實沒有道統,第一代的創業者,因為長期處在野蠻成長的時期,或者說它在成長過程當中,具有一定的原罪性,所以他沒有精力思考文明這個問題,沒有精力思考財富這個問題,甚至他沒有精力思考消費這個問題。
九十年代初,溫州老板會說為了發財,違法沒有什麼不好的。但是今天,這個時代遠遠過去了,中國夢肯定不是這樣的夢。所以我們要重新構建我們的商業文明精神。
第三,上流社會的構建與底層關懷。
我不認為國家有上流社會是一件壞事,國家最糟糕的事是每個人都是下流社會裡面的人。今天的中國是個有階級的社會,這個是好的。
如果這個國家全部都是無產階級,每個人都以沒有財富為榮的話,社會如何進步呢?所以這個社會日漸成為一個金字塔型的社會,每個人都要學會有尊嚴地在自己的圈層裡面生活。
同時,你要成為這個金字塔裡面的和諧階層,你必須要關心比你更低階層的人民的生活。否則的話這個階層就會成為一個被革命的階層。
家族企業在中國的歸來,以及年輕一輩的財富傳承,這是一個新鮮和重新復活的話題。
我們未來可能一生都在從商,首先要知道,我們做的這件事情是可以獲得終極認同的,我們的子弟未來可能還是商人,但這並不可恥,商業本身並不存在罪惡性。
同時,我們在經商的時候,必須要想到一個問題,這些商業活動和我們提供的商品,和我們的信仰有沒有關係,和我們價值觀到底有沒有關係,我們有沒有貢獻給這個世界美好而進步的事物。
最後一句話分享給大家:一個家族的榮耀,不取決於財富的多寡,而在於每個家族成員對待財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