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平原公子
微信id:pingyuangongzi
作者:申鵬
昨天,國產第一艘航母「山東號」入列,成為海軍大家族的一員,舷號17。
我覺得沒啥好激動的,因為我軍到現在,也就兩艘能打的航母而已。
人家日吹不是說了嘛:「日本只要想造,分分鐘造出來,畢竟日本二戰時期就有幾十艘航母了……」
其實,二戰的航母,和現在還是有區別的,因為那個時候的航母艦載機,都是些速度慢、重量輕的螺旋槳飛機,很多還是鐵皮+木頭機身的。
那個時候的航母甲板,不需要這麼大,也不需要這樣的鋼材強度,甚至連航母的甲板,都是木頭的。
當年日本很多所謂的航母,就是找幾艘大貨輪,在上面鋪上通長平直的木板就可以了。
上圖就是二戰時候的航母,貨輪上面鋪木板,搭載螺旋槳飛機,這樣的家夥,日本造了25艘,成本很低,防護也很脆弱,一發航彈就能炸個大窟窿,不過只要不沉,修起來也方便,再拿一堆木板,用錘子就能修好。
如果以日本二戰航母為標準,中國現在想造的話,大概幾天就可以弄出幾十艘來,因為中國幾萬噸級別的油輪到處是,隨便造。
但這樣的「航母」有什麼用呢?能起飛現代化的殲-15「飛鯊」艦載機嗎?
J15空重19噸,最大載重33噸,著艦速度240km/h,著艦重量22.5-24.5噸。
一個高速度、噴射火焰的鋼鐵怪物,一屁股降落在甲板上,你確定二戰時候那薄皮大餡兒的航母能接得住?
別的不說,就現代航母那攔飛機的阻攔索,都是真正的工業高科技,不是隨便哪個國家就能生產出來的。
當年,噴氣式飛機上航母,是海軍的一項「革命」,現在的成功,都是用事故和人命換來的。
1954年,美國海軍航空兵創造了一個至今沒人超越的世界紀錄,在這一年裡,因為各種飛行事故總共損失了776架飛機和535名機組人員。
如今,全球現在擁有完整6萬噸級航母製造技術的國家只有兩個,中國和美國,俄羅斯造不出來了,英國的技術不完整。
造航母,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擁有所有的工業門類,成熟的產業體系,大到發動機、雷達、鋼材、艦載機,小到材料塗層、電子系統、飛機阻攔索。你都要能造。
造個幾萬噸排水的大船不難,韓國也能造,或者你錢多,直接買圖紙,買成品,從甲板到飛機到馬桶,全部進口,維修都要外國人維修,那是印度人幹的事情,那也行。
但是,要保證6萬噸以上、30節以上航速、有源相控陣雷達、綜合信號桅,菲捏爾助降系統,攔阻降落索,三代固定翼艦載機全部國產,擁有自主技術,這些加起來,就只有中美能做到。
1993年,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還躺在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
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洛夫對俄羅斯總理說:「‘瓦良格’號不可能再完工了。」
俄羅斯總理問道:「為了將艦完工,究竟需要什麼?」
他回答道:「我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但這個偉大的國家已不復存在了。」
蘇聯解體後,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無法把建造了一半的瓦良格號完工,後來,我們接手過來,讓她重新開始,用整整十年時間,費勁千辛萬苦,拆解、研究、改裝,煥然一新,成了我們的首艘訓練航母——遼寧號。
不但如此,我們還攻克了耐高溫的甲板特種鋼,安裝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擴大了機庫,設計出了「飛鯊」殲15艦載機。
你知道中國的第一艘國產航母002,也就是今天的「山東艦」,涉及了多少工業企業嗎?
光研制工作就涉及到了532家單位和企業。
僅在船台上製造航母的工人都高達上萬人,為航母提供鋼材的、提供發動機的,哪怕是提供艦員晾衣鉤的,這些大大小小廠家加起來數千個需要百萬人的高端勞動力。
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造航母,你需要一個真正的製造業大國,需要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高素質技術工人,需要上千種產業門類和高校學科,需要強大的製造業後備力量。
現代航母,是真正的高科技。
對於小國來說,簡直就是「舉國之力」。
就算對於中國這樣的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第一工業國,也需要十多年的時間,吃透了遼寧號的所有技術,培養出一批批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攻克一項項難題,才能有今天的山東艦,才能有在建的電磁彈射的003、004等十萬噸級航母,以及未來與美帝抗衡的核動力航母。
航母是國家意志、工業水平、科研能力和人民的受教育水平的綜合體現。
而且,光有航母還不行,你得有一流的艦載機,你得有一流的潛艇、一流的護衛艦隊,還得有一流的防空導彈、雷達技術。
如果你的整體軍事水平不行,光有航母,那也就是人家眼中的靶子。
不要小看造航母,航母不只是造個大船殼子,航母是超級武器,是當今世上最具威懾力的戰略進攻平台,這個世界上99%的國家,是沒有這個東西的。
我的意思是,擺在造船廠總是爆炸、炸屎的,不叫航母;總是躲在海港里不出門的,不叫航母;搭載不了固定翼艦載機,只能起飛直升機的,不叫航母;只能當儀仗隊、海上公園用的,也不叫航母。
什麼亂七八糟的「兩棲攻擊艦」,排水量3萬噸以下的玩意兒,就不要拿過來湊數了。
世界上,有航母的國家,就那麼幾個,我給你數數,哪怕算上那些不能出港、出港就鍋爐爆炸的垃圾玩意兒——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印度、巴西、泰國、義大利、日本(姑且算它有吧)。
先說美國,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的航母編隊,11艘航母,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採用蒸汽彈射,一艘「福特」級,採用電磁彈射,排水量都在10萬噸左右,確實厲害,我們離他們還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你看這帝國主義的航母軍港,確實囂張,難怪他們好萊塢電影中,美軍都是膨脹到要打外星人的。
但是,也不用太在意這個,這種強大,也只是紙面上強大,目前美國能夠正常巡航的航母,也就一兩艘。
所以,不要自己嚇自己,穩步去追就是了,目前福特級的電磁彈射技術,問題大大的,現在已經鬧著要改回蒸汽彈射了。
而中國在建的新航母,已經是成熟的電磁彈射技術,J15已經進行了上千次電磁彈射試驗,馬偉明院士開創的電磁彈射技術,是領先美國的。
再說俄羅斯的航母,實際上,俄羅斯能動的航母只有一艘了,1990年服役的「庫茲涅佐夫」號,還是蘇聯老大哥的遺產,開出去冒著滾滾黑煙,修理航母的船塢還壞了。
也就是說,現在的俄羅斯,不但經濟不行,各種工業產業也都凋敝了,不要說造航母,修航母都費勁,他們一艘現代化的大型海軍艦艇都造不了了。
2018年俄羅斯海軍閱兵,5000噸以上的軍艦,都是蘇聯時代的遺產。
俄羅斯海軍的很多船,還要法國人幫忙造,很多大型船塢機械,還得靠中國人幫忙造。
紅海軍的輝煌,早已葬送在了九十年代。
再說英國人的驕傲——「伊麗莎白女王號」,這是他們比較新的一艘航母,雙艦島,滑躍甲板,排水量和遼寧號持平,6萬噸,可搭載40架短直起降的F-35艦載機和直升機。
看起來還不錯,但因為英國海軍軍費有限,砍掉了甲板阻攔索,只能上艦垂直起降的F35B,放棄了之前設想的陣風戰鬥機。
而且,這艘航母,就是我說的,只能放在海港里參觀、不能出巡形成戰鬥力的典型,前一段時間,它剛出港就發生了大面積漏水,結果只能回港維修,所以,真正的戰鬥力有幾何,還未可知。
法國就一艘,「戴高樂」號,而且是地球上除了美國之外,唯一的一艘核動力航母。
只不過,這個核動力有點迷你,是用潛艇上的核反應堆改裝的,所以動力很成問題,滿載排水量只有4.2萬噸,航速只有26節。
無法為艦載機起降提供足夠的甲板風,只能強行把甲板加長,而且因為他們沒有蒸汽彈射裝置,只能向美國買,建成之後也是問題不斷。
印度那艘大名鼎鼎的「超日王」號,排水量只有4.5萬噸,艦載機是老舊的米格29,本來是俄羅斯說要免費送的,因為是一艘前蘇聯時代的「重型載機巡洋艦」,改裝了滑躍甲板。
結果2013年交付的時候,加錢加到了29億,結果交付之後經常出事,海試的時候鍋爐爆炸、毒氣泄漏、艦載機掉水裡……
各種事故,最後還甩鍋說爆炸是因為買了中國的鍋爐耐火磚。
超日王號是印度唯一現役的航母,他們國產的維克蘭特號,也算建成了,但一直在「下水」,已經下水了三次,毛病不斷,還因為造船廠廁所爆炸,被200噸糞便「擊傷」。
最近發現還是發現動力不足,還要加裝兩台發動機,至於什麼時候形成戰鬥力,那就要問梵天濕婆毗濕奴了。
其他日本、義大利、巴西、泰國,我真的是不想講了,因為他們沒有任何一艘排水量超過3萬噸,根本放不了幾架真正的艦載機,泰國那個「儀仗航母」,排水量才一萬噸,管什麼用?
日本號稱有「四艘航母」,全球第二,就是兩艘水量1.7萬噸的「日向」級和兩艘排水量2.6萬噸的「出雲」級,目前只能搭載直升機,只能叫做「兩棲攻擊艦」。
更何況,它沒有自主的彈射、阻攔索、艦載機技術,也造不了真正的航母,東西壞了,還得拉回美國修。
而且,就算是美國、英國,他們現在建造、維修航母的港口船塢大型機械,也得從中國進口了,英國建造「伊麗莎白女王」號的龍門吊,就是中國生產的。
所以,我們的對手只有一個。
昨天,「山東艦」正式入列,有人問我激動不激動,我想了想說:
抱歉,這種事情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多,已經不激動了。就像海軍總是插入宮古海峽,次數多了,就習慣了。
這消息,遠不如當年見到J20的時候開心,也不如見到055的時候開心。
我們操心別的事情,比如:
種花家,你嘛時候有電磁彈射平頂船啊?
你嘛時候有核動力平頂船啊?
你嘛時候有更新的艦載機啊?
你的彩條佈電磁炮,嘛時候綁到大船上啊?
你嘛時候有轟20啊?
嘛時候,咱們打敗帝國主義,實現英特納雄耐爾,環球同此涼熱啊?
不急,咱們不急,不能犯小資產階級狂熱,不能學機會主義賭博,以為可以畢其功於一役,明天就打碎堡壘。
飯一口一口吃,事情一件一件做,我們把根據地建設好,把戰士培養得多多的,把武器造的多多的,再走出去的時候,就是天下無敵。
事情慢慢在起變化,我們還需要很多年的艱苦奮鬥,我們等的起,也願意一起奮鬥下去。
當年老大哥未完成的事業,我們來完成吧!
以下是山東艦圖集:
▲12月17日,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正式命名為山東艦。山東艦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也是中國的第二艘航空母艦。中新社記者 楊毅 攝
▲山東艦是完全由中國自主設計,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中國軍網記者 馮凱旋 攝
▲山東艦艦身長約315米,艦寬約75米,整個甲板的面積相當於3塊標準足球場。侯融 胡鍇冰 記者 陳國全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山東艦為常規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在5萬噸左右。侯融 胡鍇冰 記者 陳國全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山東艦定位大型作戰平台,突出純航母功能,更適合艦載航空兵作戰。侯融 胡鍇冰 記者 陳國全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相比於遼寧艦,山東艦擁有更大的機棚可以攜帶更多的艦載機,艦島縮小後,甲板的面積增加,可供艦載機使用的甲板空間也更多。侯融 胡鍇冰 記者 陳國全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山東艦甲板前段上翹,採用滑躍式起飛方式。中新社記者 楊毅 攝
▲山東艦航空母艦於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2017年4月26日,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中新社記者 楊毅 攝
▲圖為山東艦破浪前行。圖片來源:央視新聞綜合央視軍事報導
▲圖為山東艦上的裝備。圖片來源:央視新聞綜合央視軍事報導
▲圖為山東艦艦島上掛起國際通行的海事信號旗。圖片來源:央視新聞綜合央視軍事報導
▲圖為山東艦在大海中航行。圖片來源:央視新聞綜合央視軍事報導
▲山東艦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也是中國的第二艘航空母艦。胡鍇冰 攝
▲圖為2018年5月18日山東艦完成首次出海試驗任務,返抵大連造船廠碼頭。侯融 胡鍇冰 記者 陳國全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圖為2018年5月18日中午12時許,山東艦完成首次出海試驗任務,返抵大連造船廠碼。侯融 胡鍇冰 記者 陳國全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圖為2018年5月13日,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從大連造船廠碼頭啟航,赴相關海域執行海上試驗任務。中新社記者 楊毅 攝
▲山東艦2013年11月開工,於2017年4月26日下水,專家表示,相比遼寧艦,首艘國產航母從設計到建造,全部由我國自主完成,並在遼寧艦使用的經驗基礎上進行了多項優化,性能將有全面提升。李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