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英超球員厄齊爾涉疆言論惹議。
事發當晚許多人揣測,NBA莫雷事件又將重演。
12月15日,央視取消厄齊爾所屬的阿森納球隊的比賽轉播。
但除了阿森納球隊的中文微博發表聲明之外,英超和英國足總都沒有出面,西方媒體的關注程度也不大。
12月16日,中國外交部正式回應,雖視之為「極其惡毒的言論」,但估計厄齊爾只是被假新聞蒙蔽了雙眼,希望他到新疆看一看。
環球時報社論則指出,厄齊爾的發言就像是一個小丑,要揭露他,但不需要與之糾纏。
官方和黨媒的砲火,都集中在厄齊爾一人身上。
沒有上升到整個英超的高度,甚至不到厄齊爾所屬的阿森納球隊。
總體熱度和NBA莫雷事件不在一個檔次。
本文來源:沒有人比我更懂杭之馮玥(足球球評自媒體)
作者:馮玥
01
莫雷事件和厄齊爾事件是前後兩個事件,對兩件事的處理是有關聯性的。
但我認為,不宜以後一件事情的處理方式,去否定前一件事情的處理方式。
兩件事存在本質的不同。
一個是NBA非常重視中國市場,也進行了多年深耕,是吃飯砸鍋的問題。你當然可以發表意見,這是言論自由問題。
但一邊發表意見,一邊還要別人買你的貨,就強人所難了,這是言論的責任問題。
相比之下,中國始終只是英超的潛在市場。
此次事發後,我問過貴廠是否還有中國贊助商,答案是「一個也沒有」。
英超只是作為老牌資本主義的文化輸出,直覺覺得這塊市場並不可放棄而已,其利益既不vital也不substantial。
其次,NBA是蕭華愚蠢地以聯盟身份下場背書言論自由,卻絲毫不提言論的責任問題。
而英超聯盟懲於蕭華之鑒,至今沒有下場,阿森納也在第一時間做了切割——雖然只是中文特供版。從這個情況來看,就不能說對NBA的強硬是沒有道理的。
正是因為殷鑒不遠,面對國內極大壓力的英超聯盟和俱樂部才不僅沒有下場,反而反復向英國媒體作出自己的解釋。
大家不要小看這一點,雖然慢火焚燒,英國媒體這兩天還是在不斷拱火的,指責阿森納高層軟蛋,指責英超聯盟綏靖。
目前,英超聯盟和阿森納是否能頂住壓力,並不可知,但耿爽的表態很好地緩解了他們的壓力。
你不是吃了第二個肉包子飽了,就忘了第一個肉包子。
正因為第一次的強硬,撐出了第二次柔軟身段的空間。
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
02
再來多嘴兩句。
首發,是一個在西方語境中符合邏輯的結果。
事發當晚,我就說過了,就俱樂部和英超層面來說,很難處罰,因為身處的輿論場不一樣。
西方人是被媒體洗腦很嚴重的,對媒體的報導,深信不疑。而最近在這個問題上,西方正在掀起進一步的攻勢。
他們認為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叫恐怖事件,而發生在中國的就是「抗爭」。
中國相對的治理措施是「camp」,而以色列人把加薩搞成一個大監獄,除了沒啥分量的媒體左翼叫喊兩聲,以色列依然是「自己人」。就是這麽雙標。
那麽從這個角度說過去,他們就不會認為某隊10號錯了。反而是「勇敢地站出來」、「不顧個人利益損失」(全然不顧他此前一個周末還在拍抖音視頻,想深耕中國市場這個事實)。
去看大部分社交媒體下的評論,大致如此,這就是現實。今天看幾個記者的言論,大抵也是如此。任何事情,首先要認識現實,然後才能談到其他。
其次,從俱樂部的角度來說,既然不認為厄齊爾錯了,自然不會把他排除在可選陣容之外。
既然沒有排除,自然主教練就有資格選人。這是主教練的特權,俱樂部高層不會干涉。
可以預見到的,中國球迷希望的冬窗賣走,大概率也不會發生。
因為俱樂部首先不認為他錯了(至今沒讓刪帖就說明了這一點),其次也不認為會對自己的市場形成什麼實質性影響,自然不會這麽考慮問題。
可以預見到的,阿森納在中國市場的價值肯定縮水了,稍有頭腦的贊助商不會考慮了。
未來英超版權在中國大概率也會縮水,畢竟不能只有19個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