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北京土著
微信id:tuzhu010
有人說北京不是北京了,
變成了全國人的首都;
有人說北京味兒已經流失的太多,
太多太多的外來文化充斥著北京城;
有人說北京胡同被拆的面目全非,
蓋起來一座座高大的建築;
時間的流失,城市的發展
這些都無法停止腳步,
北京那些多如牛毛的胡同也變得屈指可數,
曾經承載著幾代老北京人的老宣武和老崇文也消失不見。
如今老宣武老崇文的人散在北京各處,
卻依然記得自己住過的那條胡同那個大院,
今兒咱來說說宣武的胡同。
宣南文化
菜市口胡同
菜市口在明清時是殺人砍頭的地方,然而這里卻有著最絢麗多彩的宣南文化。
菜市口胡同最初名為丞相胡同,因為這里住過好多高官。
最初的菜市口胡同北出口是個丁字路口,出去就是騾馬市大街。
胡同口有個電影院,門口常年聚集著幾十口子玩鬧,有騎著大梁車子的,還有抽著煙的,卻像雷鋒一樣,辦過不少好事。
米市胡同
米市胡同位於丞相胡同的東邊,明朝時有米糧集市,形成街道,故此命名。
曾被稱為會館一條街,這里有徐州會館、徑縣會館、六英霍會館、寧鄉會館、重慶會館、江陰會館、潢光會館、中州會館等。
除此外胡同裏有「便宜房烤鴨店」,康有為故居,工部尚書、藏書家潘祖蔭家族世居。
記得這條胡同裏還有個老棺材鋪。
現在米市胡同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它的實體已經不存在了。
賈家胡同
歷史悠久,從金代開始就叫此名了,明時也曾稱「賈哥胡同」,清時「哥」諧音為「家」,即又改回賈家胡同,此後一直未改,沿用至今。
有河南會館、開鄭會館、福建莆陽會館等。
胡同裏大多住的是平民老百姓,南口路西有一個米黃色的大樓,是中國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辦公樓。
爛漫胡同
一個很可愛的名字,天真爛漫,起初名為「爛面胡同」(好像知道了改名的原因)。
這條會館裏有濟南會館、湖南會館、常熟會館、湘江會館、東莞會館和漢中會館。
1920年,毛澤東曾在湖南會館召開了千人參加的「湖南各界驅逐軍閥張敬堯大會」。
李大釗在該會館發表過演說;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的羅榮桓曾於1923年時住入爛漫胡同的湖南會館就讀。
胡同一頭有一家包子鋪,每次路過都能聞到很香的包子味兒。
儒福裏
沿著菜市口向南,現在您看到的是直通開陽橋的大馬路,而當年這里卻有一座讓北京人念念不忘的建築~儒福裏過街樓。
對,就是這多被無數人撰文懷念,被多部電影取景的過街樓!
北京南城的味道,只需要這樣一張照片,全有了!
大柵欄
大柵欄興起於元,始建於明,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曾經就是一個繁華的商業區,老北京人都讀作「大拾欄兒」。
小時候來這里看電影,和同學到大觀樓看電影,曾經也是老北京人的聚集地之一了。
如今在這很少看到北京人了,來來往往的都是旅人,連兩旁的店鋪主都很少有北京人。
鐵門胡同
提起北京的SOGO,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如果提到SOGO附近殘存的西草廠,鐵門兒這些胡同,恐怕不是這片兒的人還真沒聽說過了!
小編又很多同學就住在這里,現在再路過,早已面目全非。
其實,早在多年前,這里就變得五方雜居了!
記得有次北京某報社的記者到這里採訪,遇到一位大爺,大爺說:「我要不張嘴,滿胡同聽不見北京話了!」
看到這句,一股心酸頓時湧上心頭!
正如您所見,宣南的這些胡同或拆,或改,或無,或變!
即便是當年的胡同串子,也再難尋覓自己兒時的記憶了!
也許這些變化是好的,它可以讓我們過上更加舒適的生活,也許懷舊是好的,它讓我們回憶過往的同時,更加懂得對當下的珍惜!
為了懷念曾經的宣武胡同,有熱心網友拼了一張「宣武胡同牌兒」,今天分享給大家,來找找有沒有您曾經的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