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美化李鴻章?

本文來源:平原公主

微信id:pingyuangongzi

作者:申鵬

提起李鴻章,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一肚子話要說。

網絡上到處都是他的段子,什麼「萬國運動會唱茉莉花」,什麼「馬關條約挨了一槍減免了一億白銀」,什麼「伊藤博文最敬重的人」,什麼「東方俾斯麥」。

還有很多偽文青,一口一個「年少不識李鴻章,年老方知道真中堂」。

搞到現在,仿佛是國家對不起他,是歷史汙蔑了他,再這麼吹下去,只怕又是一個「千古完人」了。

我想說,對一個人的看法,和年老年少沒有關係,只和你的立場、邏輯、學問有關係。

你年老不讀書,年少也不讀書,三觀不正,邏輯混亂,當然就容易被地攤文學哄騙了。

早幾年,別說李鴻章,什麼人都能被洗白,包括洪承疇、馬步芳、汪兆銘,有人甚至給他們建祠堂,而那位在南京殺的人頭滾滾,身高高於車輪的全部處死,連婦孺都不放過的「曾剃頭」,居然被人捧成「聖人」。

由此可見,這是有人刻意在製造輿論,抬高人民的敵人,貶低人民的英雄,騙得網絡上的「無產階級」,紛紛成了「地主、買辦、賣國賊、屠夫、官僚資本家」的粉絲,真是好手段。

實際上,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從來不騙人,從來不說假話,你覺得不對,那是因為你的腦子和立場,還不足以明白其中的「微言大義」。

比如說,我們的歷史教科書說「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是當時進步的農民運動,這是對比當時整個中國昏亂賣國的官僚階層來看的,太平天國和義和團就是進步的,人家好歹知道反抗,好歹知道講一個「公平」,人家好歹知道愛國。

太平軍直到最後,都沒有和洋人合作,他們甚至直接和英國作戰;而清政府和李鴻章,則是勾結英國「洋槍隊」,「借師助剿」。

誰進步,誰落後,一眼可知。

就連國民黨,都是把太平天國、義和團作為進步力量評價的,孫文先生當年曾經罵過:

你們罵義和團是猴子,可是你們這些衣冠楚楚、屍位素餐的官僚,連猴子都不如」。

教科書其實對李鴻章的評價很客氣,並沒有追究他的人品和私德,只說他簽訂了《馬關條約》等賣國條約,讓中國半殖民地程度更深了。

其實,教科書並沒有講他貪腐成性、盤剝百姓、殺良冒功、借洋務運動大發橫財、侵吞國家資產、私下和俄國簽訂《中俄密約》、把優質煤礦賣給日本從中牟取暴利、消極避戰導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阻礙左中堂收復新疆。

是誰在美化李鴻章?

李鴻章是中國近代買辦階級的祖師爺,他一生最大的本事,就是「挾洋自重」,我們說他「開眼看世界」,懂「洋務」,也是事實,他是清政府中和洋人打交道最多的官僚之一,所以,對內對外,這都是優勢。

他可以藉懂洋務之由,壟斷對外的商業貿易,甚至可以在談判中出賣國家利益,牟取自身利益和在列強那裏的地位。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領袖,當時創辦了為數不少的民用企業,最著名的有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佈局、電報局、漠河金礦及天津鐵路公司等等。

這些企業大多由李鴻章憑借自己的權力,騰挪各種官款,再吸收商股興辦,屬於所謂官督商辦性質。

所有企業的總辦、督辦、協辦、會辦,都由李鴻章挑選的親信擔任,李鴻章事實上是這些企業的太上皇。

每辦一個企業,循例這些親信們都要向有關官員奉送幹股,李鴻章應是最大受益者。

至於李鴻章收受了多少幹股,親信們要保持地位又要額外奉上多少孝敬,是查不出來的。

但這些錢,都是從國庫中拿出來的國有資產,用的都是官款,吃的都是國家補貼,掙來利潤,卻又都是李鴻章自己的,李鴻章辦了那麼多公司,造出了什麼了不起的產品呢?

1890年李鴻章江南製造局購買了奧地利曼利夏步槍與英國新利步槍,結合起來製造了江南快利步槍,質量奇差,故障率極高,各省防軍都不願意使用,很快就成了垃圾產品,無人問津。

跟他一起搞洋務的張之洞,開了漢陽兵工廠之後,起碼造出了「漢陽造」步槍,這把槍,為中國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生產了100萬支,一直用到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甚至抗美援朝戰場上,都響著漢陽造的槍聲,可見張之洞是真正搞工業的。

李鴻章北洋水師,花了清朝上億兩白銀,買來的都是落後於時代的軍艦,黃海海戰中日艦平均中彈11.17發,而北洋各艦平均中彈107.71發,北洋艦隊火炮命中率不及日本聯合艦隊九分之一。

北洋水師當時的航速大概在15節左右,而在實戰中連10節都開不到,這是因為軍艦鍋爐的煤礦品質太差。

是誰在美化李鴻章?

北洋水師用煤來自於開灤煤礦,開灤煤礦最好的煤叫「五槽煤」,煙少火白,質量極好,但是當時的開灤煤礦總辦張翼將五槽煤遠銷海外,將開采下來的次煤給北洋水師,因為北洋水師用煤屬於調撥,無論給什麼質量的價錢是固定的。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為這個事幾次打報告給李鴻章,要求調撥五槽煤,張翼賺取了海外的巨額利潤後,將其中大部分的錢都分給了李鴻章,所以丁汝昌幾次報告最終都不了了之。

李鴻章的外甥、天津軍械局總辦張士珩為牟取暴利賣軍火給日軍,得銀數十萬兩。事敗後被革職

李鴻章的另一個外甥、軍械局書辦劉芬,被日本間諜石川伍一收買,出賣大量清軍情報,事敗後「斬首處決」

甲午戰爭時,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通過上海候補道張鴻祿向日本軍隊出售大米等糧食,從中牟利

李鴻章還讓兒子和盛宣懷出面與小日本合股做買賣,向日本出口戰略物資,甚至在甲午戰爭期間都沒有停止出口。

日本打中國所需的軍火就是由盛宣懷提供的鐵礦石來製造的。

1895年,翰林院張謇等聯名向朝廷奏參李鴻章:

……倭來船則放之,倭運開平煤則聽之,倭諜被獲,非明縱則私放……軍械所歷年所儲槍炮多被監守盜賣。……有銀數百萬,寄存日本茶山煤礦公司,伊子又在日各島開設洋行之所…

甲午戰爭期間,御史們相繼彈劾李鴻章主和誤國,便涉及了李鴻章在日本財產的問題。

御史安維峻說,李鴻章把一千五百餘萬兩交由某日商經營,盛宣懷代為經理,所以不願與日失和

又有洪良品上疏說,李鴻章有數百萬兩銀子交日商經營,所以主和。

所以說,李鴻章的利益、地位,都和他「通洋務」(賣國)有關。

李鴻章到底多有錢,沒人說得清,諸位可以去他安徽合肥老家的故居去看看,合肥現存的李鴻章故居規模以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以前的李府號稱「李府半條街」,半條街都是他們家的。

是誰在美化李鴻章?

清代中興名臣中最富有的,以李鴻章為第一。

李鴻章的財產究竟有多少?

無確切數字,據容閎《西學東漸記》估計,約合白銀四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國年財政收入的近二分之一。「

李氏六兄弟,僅在家鄉合肥,「每人平均有十萬畝」,合計共六十萬畝土地,「其在外縣更無論矣」。

李鴻章本人所置田產,每年可收租五萬石。

直到1936年,「李文忠享堂每年收租稻仍有三萬餘石」,統計者不禁感慨萬分:「則是一個骷髏地主仍有田地三萬餘畝矣!」(《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一輯)

除此之外,現銀和其他不動產的數額也十分驚人。

有人稱,李氏兄弟六人,「一、二、四房,約皆數百萬,而不得其詳」,分家時「析為五,每房見銀三十五萬兩,田產典鋪在外。

六房早卒,遺寡妻幼子,兄弟五人,合銀二百萬兩與之,而五房極富,家中田園、典當、錢莊值數萬元不算,就蕪湖而論,為長江一大市鎮,與漢口、九江、鎮江相埒,其街長十裏,市鋪十之七八皆五房創造,貿易則十居四五。合六房之富,幾可敵國」。(同上)

這里記的自然是屬於李家在安徽老家的公產部分,在外置的私產並不在內,而私產所置如上海、天津、青島的洋房,各大公司的股票,外國銀行的存款,更是不計其數。

他的家產是當時整個中國一年財政收入的一半,擁有六十萬畝土地,死了之後,還享有三萬畝土地,在餓殍遍野的清末,李鴻章這個死人每年還要吃三萬石的租子。

我不反對一個人有錢,更不反對為自己牟利,但在外敵入侵、國家衰敗、民不聊生的清末,一個國家的宰相,一個政府的首腦人物,富可敵國,腐敗成這樣,而且這錢大量來自出賣國家利益,那麼他還有什麼臉面說自己是「裱糊匠」,說什麼「鞠躬精粹死而後已」,說什麼「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

就是一個自私虛偽無恥的碩鼠和吸血鬼罷了。

李中堂對國家利益的見識,也是極為短淺的,阿古柏進犯新疆的時候,左宗棠主張收復新疆,他卻極力反對,說出了這麼一堆謬論: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裏,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傾全國之力,徒然收數千裏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依臣看,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為好。

左宗棠怒而反駁道:

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馬成群。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為豐富。所謂千裏荒漠,實為聚寶之盆…….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若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匪特陜、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而況今之與昔,事勢攸殊。俄人拓境日廣,由西向東萬餘裏,與我北境相連,僅中段有蒙部為之遮閡。徙薪宜遠,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為綢繆者也。

幸虧左宗棠抬著棺材出征,把新疆收復了,如果真依了李鴻章這老匹夫的謬論,西部大好河山,無數寶貴資源,就都不是我們的了。

老李這套茍且偷安、寄希望於列強的思想,實在是禍國殃民、流毒無窮。

是誰在美化李鴻章?

左宗棠出兵陜甘,收復新疆,李中堂不但不支持,還在後方搗亂,左宗棠西征後,李鴻章全力阻撓他收復新疆的行動,最為典型的就是將東南沿海關稅截留不上繳朝廷。

為了籌集糧餉,左宗棠只得通過胡雪巖向國外銀行融資,慈禧從皇家內庫撥款,才勉強保證了西征軍的軍費,但左宗棠的錢袋子胡雪巖卻被李鴻章所忌恨,最終被他的狗腿子盛宣懷聯合國外洋行給整垮。

中法戰爭中,張之洞力主抗爭,擔任兩廣總督,與黑旗軍劉永福聯手,合擊法軍;法軍侵占中越邊境重鎮鎮南關,形勢危急。

張之洞奏請調前任廣西提督馮子材、總兵王孝祺等援桂,駐鎮南關。

70歲的老將馮子材率軍,奮力殊死抵抗,大敗法軍,扭轉了整個戰局。

法國茹費理內閣因此倒台。

這一戰,原本可以一洗火燒圓明園的恥辱。

但李鴻章卻勝而求和,導致了中國「不敗而敗」,喪失了西南藩屬國越南,華南、西南屏障洞開,法國勢力長驅直入到中國腹地。

至於李鴻章那個名號「東方俾斯麥」,實在是笑死個人,一個賣國求利、茍且偷安、貪汙腐敗、自私自利、把國家一步步推向黑暗深淵的老官僚,也好意思和眼光長遠、手段高明、富國強兵的俾斯麥相提並論?

如果他真的是俾斯麥,伊藤博文就不會把他當軟柿子捏了。

你想想,如果李鴻章真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真是什麼「一人敵一國」的超級英雄,尹藤博文會指定他去談判嗎?

正因為伊藤博文明白他就是個軟柿子,就是個挾洋自重的買辦,才非要和他談的,只要在他面前齜一齜牙,他就會服軟簽字。

是誰在美化李鴻章?

那麼,到底是誰在美化李鴻章?

自然是精神資本家,精神地主,當代的「買辦」,「恨國黨」,某些高校中三觀不正的「學閥」們,他們沒有家國情懷,他們只有個人私欲,他們羨慕李鴻章,羨慕這個出賣國家利益而富可敵國,並且還能讓子孫繼續富貴的「大買辦」。

說到底,李鴻章就是一面「黑旗」,自私自利者的黑旗,他們洗白了李鴻章,就可以洗白剝削、壓迫、賣國等一切卑劣行徑,而且可以借此攻擊我們的最寶貴最珍視的反抗精神和愛國主義。

而網絡上那些大量的「李中堂粉絲」,純粹是不讀書不思考,導致腦臀分離,明明自己是個普通勞動者,是個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公民,卻要站在歷史上那些腐朽落後的剝削階級一邊,替他們塗脂抹粉,把他們吹成聖賢完人,豈不是可笑?

閱讀原文

本來就是公務員的《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到上海市政府上班了

xxx

正黃旗是哪來的自信?

xxx

聊一聊精神病人張獻忠

xxx

中國人口2000年

xxx

我去成都的大三國志展,看拍向亂世的兩塊磚頭

xxx

民國時期,為什麼官民都只認貨幣「袁大頭」?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