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電總局一向「管很寬」,2016年7月1日起,所有的手機遊戲都要經過審核備案,通過了才准上架發行;這表示國外遊戲商得到中國作工商登記了,個人工作者也甭玩了。
更有甚者,近日傳出前往備案審批的業者發現,被駁回的理由居然是「遊戲中有英文字」。
這個奇葩規定,暫時未有官方證實,但中國相關行業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事實上這件事也不需要明文規定,因為這被定性為一種審批的潛規則,意思是「你知道就好」。
至於要有多奇葩,以廣電總局過往的案例來看(例如武媚娘電視劇禁止低胸),也見怪不怪了。
來自多家遊戲CP(開發商)的反饋信息顯示,在中國國內上線的手遊中,將被嚴禁使用英文字母。
隨著7月1日手遊新規的實行,中國的CP商們按照規定要求,將自己的產品送審。一些公司發現,他們遊戲無法通過審批的原因竟然是,遊戲中使用了英文。
在一份審批回覆中,記者看到,該遊戲未能過審,而存在問題的第一位就是使用了英文。
審批意見說:「該遊戲戰鬥界面及幫助界面中使用了”SP”、”HP”、”RingOut”等非裝飾性英文。建議遊戲公司依據國家文字出版的相關規定修改為簡體中文字體。」
SP、HP這些縮寫都是常用的遊戲術語,在遊戲玩家群體中屬於常規用法。審批意見雖然僅僅是「建議」,但敢於無視這種「建議」的遊戲公司恐怕還沒成立。
此外,表示自動戰鬥的「AUTO」和升級時的提示「level up」也都不允許,審查意見一律要求使用規範簡體漢字。
另外一家公司也表示遭遇了相同的情況,審批意見不允許他們的遊戲中出現「mission start」、「missin complete」這樣的英文,甚至連遊戲關卡中出現的「warning」圖標也不允許。
還有家公司則表示自己遊戲沒過審的原因是因為出現「GO」、「Lucky」這樣的英文,另外還被要求在遊戲有更新時,不允許使用「new」來作為提示。
最令人吃驚的是,一款遊戲中因為出現了「道具×1」這樣的表述,就沒有過審,而原因則是因為其中出現了「X」字眼。
從這些情況來看,對於遊戲內英文縮寫的禁用極為嚴格,已經達到了寸草不生的地步。已有CP表示,未來的撲克遊戲可能只能做成這樣了:
另外的一些反饋信息則顯示,不但英文縮寫,繁體字,以及帶有暴力色彩的字眼如「擊殺」等也屬於嚴禁範圍。遊戲茶館建議所有廠商在送審前,做好自審工作,最好是完全杜絕使用,以免耽誤時間。
這已不是第一次出現類似情況。2010年4月,廣電總局就曾向央視下發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記者採訪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諸如NBA、GDP、WTO、CPI等外語和縮略詞,為此曾一度引發網友的熱議吐槽。但時至今日,這一規定似乎已經名存實亡了,各類英文縮寫依然大量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不過對於中國的遊戲公司來說,如何通過眼前這一關,才是最重要的。
微信號:syqn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