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新浪科技、錢江晚報
11月13日晚間消息
阿里巴巴集團(紐交所代碼:BABA)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網站提交初步招股文件,計劃通過全球發售新發行5億股普通股新股,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和瑞士信貸。
據披露,阿里巴巴集團的美國存托股將繼續在紐交所上市並交易,每一份美國存托股代表八股普通股。
此次上市完成後,集團香港上市股份與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存托股將可互相轉換。
這也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將成為首個同時在中國香港和美國紐約兩地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阿里巴巴股權架構圖
招股書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目前的股權結構為,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軟銀實益擁有約25.8%已發行在外股份,是最大股東。
本次全球發售完成後,軟銀將保持其最大股東地位。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馬雲和蔡崇信分別實益擁有約6.1%和約2.0%已發行在外股份。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包括馬雲和蔡崇信)共計擁有約9.0%已發行在外股份。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阿里巴巴本次赴港上市屬於二次上市,所以其無需在港交所披露招股書,只要阿里巴巴通過港交所的上市聆訊,即可擇日掛牌上市。
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集團首次謀求整體上市時,香港便是首選地,但因合伙人治理機制與港交所制度的隔閡遺憾錯過。
赴美上市的第一天,阿里巴巴就承諾,「只要條件允許,我們還會回來」。
2018年4月,香港市場迎來近25年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機制改革,「同股不同權」不再成為上市阻礙,內地互聯網企業的赴港上市潮由此開啟。
到2018年12月中,包括小米、美團在內的28家新經濟公司已在港上市,募資額累計約1360億港元,占港股市場2018年募資總額的近一半。
這也讓阿里巴巴再次赴港上市成為可能。
2018年5月,有消息稱阿里巴巴計劃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
之後在多個場合,港交所和阿里巴巴的回應更加持了消息的可信度。
終於,在各方的期待下,飛了一年多的「靴子」正式落地。
據披露,阿里巴巴集團本次發行包括5億股普通股,以及可額外發行最多75,000,000股普通股新股的超額配股權。
本次發行將包含國際發售和香港公開發售。預計最早於香港時間11月20日定價。
2014 年9月,阿里巴巴選擇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IPO,創下了史上最大的 IPO 記錄。
彼時馬雲在香港進行上市路演時表示:「有人說,香港失去了阿里巴巴這個機會,我自己覺得是阿里巴巴錯失了香港。」
他還表示,阿里巴巴對香港依然熱愛,並會全力以赴支持香港的中小企業開拓世界市場。
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儘管今年以來市場發生了諸多變化,但港交所的交易依然活躍,港股中國公司股價年初至今上漲超過10%。
9月,全球最大啤酒商百威英博AB InBev香港上市,融資50億美元,股價已上漲5%。
香港接近阿里巴巴集團核心業務市場,有助於拉近阿里巴巴和本地及區域性投資者的距離,進一步擴大和豐富投資者基礎。
另外,交易時間的延長,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據初步招股文件披露,此次發行所募集的資金將用於實施公司戰略,包括驅動用戶增長及參與度提升,助力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升級,以及持續創新和投資長遠未來。